典型案例 1 作案团伙手握100G个人信息 据办案民警介绍,警方在线索梳理中发现一个以吕某为首,在广州从事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作案团伙。据查,吕某等人通过网上下载、购买的形式非法获取了大量公民信息,再将购买的信息通过互联网与客户交易,将其出售给征信公司、贷款公司、咨询公司及其它下线买家,相关下线买家通过获取的信息,进行非法追债、获取个人征信报告办理货款业务、调查个人情况,实施诈骗、盗窃、敲诈勒索等不法行为。 6月12日凌晨至13日,在公安部、省公安厅的指挥下,广州警方出动警力560人,分成29个抓捕组,在越秀、海珠、天河、白云等10个区开展统一抓捕行动,共捣毁窝点21个,抓获涉案嫌疑人133人。经核查,吕某团伙收集的个人信息达100G之多。 2 物管人员窃20G业主信息出卖 据办案民警介绍,今年5月,深圳警方接群众举报,在深圳市南山区天利名城某房地产中介公司有工作人员涉嫌非法获取深圳各大楼盘业主个人信息,以供其公司的工作人员拨打业务电话和发送房产信息使用。警方调查发现,位于当地天利名城B座的某房地产经纪公司负责人赵某某(男,38岁,深圳人)存在涉嫌非法获取并储存使用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 为避免打草惊蛇,民警以例行检查为由进入该房地产门市店铺内,当场抓获涉案嫌疑人赵某某,查获其服务器非法储存的个人信息数据容量约30GB。据赵某某交代,其电脑储存的公民信息是从2006年开始至今收集得来的,获取渠道大多是从网上下载,信息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公民电话、住址、车辆登记信息、征信信息、银行卡信息,其中约有20G公民信息是从物管公司美联物业的柯某某手中非法购买的业主个人信息。专案组随后在深圳市罗湖区抓获另外一名涉案嫌疑人柯某某(女,33岁,深圳人)。 民警称,柯某对其窃取美联物业所保存的约20G公民个人信息并提供给赵某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经查,柯某某这20GB的业主信息囊括了深圳60多个楼盘的居民个人信息。“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在深圳的高档楼盘,整个楼盘内的业主信息最高可卖到十几万元,所以这个市场很大。”办案民警说。目前赵某某已被检察院批准逮捕,柯某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3 快递员私自下载客户信息贩卖 2015年12月25日,惠州警方接到举报,有一快递公司的员工私自下载客户资料后进行贩卖。调查发现,作案的嫌疑人为该快递公司的员工林某,其随即被抓获,经审讯,犯罪嫌疑人林某于2015年12月4日至2015年12月24日,利用快递公司电脑下载数万条客户资料,通过微信进行贩卖,短短20天内通过微信卖给1人就从中获利上万元。 在侦办过程中民警又发现惠城区某快递公司有一员工私自下载客户资料贩卖,警方随后拘传三栋镇某快递公司员工陈某。经查,嫌疑人陈某从2016年3月25日至今,利用公司电脑查询客户资料后用手机拍照将客户资料以每张0.5元至1元的价格通过QQ贩卖给两个人。民警循线抓获上下线4人。 随着该案的深入调查,惠州警方发现大量公民个人信息流向了惠城区本地多家公司。在全省“安网1号”集中收网统一行动中,惠州警方成功抓获了涉案人员45名。经审讯,多家公司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内容涉及房产、物业、保险、快递等,通过发送短信和邮件、拨打骚扰电话等方式招揽业务获取提成,公司的管理层及员工共同参与,并从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来源,更有甚者还用于贩卖。 如何预防个人信息泄露 1 个人的电子邮箱、网络支付及银行卡等密码要有差异; 2 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网站或单位要对用户信息加密并采取分级查看的权限设置; 3 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提供给无关人员; 4 慎重参加网上、网下调查活动; 5 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 6 投简历只提供必要信息; 7 在网上交易需要到正规的交易平台网站,同时要注意鉴别网址真伪; 8 只要掌握了苹果ID对应的电子邮箱的账户和密码,就有可能修改苹果ID的账户和密码,苹果用户要加强苹果ID和关联电子邮箱账户密码的保护,慎防账户密码数据泄露。 记者 周伟龙 通讯员 曾怿臻 胡勇强 徐培 摄影 记者 巢晓 |
- 上一篇:母女接力服务社区19年
- 下一篇:万科“龙虎斗”再变“三国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