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1:利用商圈分级,优化业态组合 对购物中心()来说,处于传统商圈,还是CBD商务区,或是城市郊区,主流顾客群是不同的,业态组合自然也不应该相同。每个购物中心都应该对自己所在的商圈进行深度分析,不断尝试、探索、完善适合自己的业态组合。 西单大悦城位于北京最繁华的商圈,原本甚至可以按照6:2:2来布局的。但是西单原来的中友、君太都是纯百货,餐饮比例很小,所以大悦城走了一条差异化路线,与其他企业形成互补,从而让整个商圈的购物环境得到了提升。商业很难有规范化的业态,即便在西单再建一座大悦城,其业态组合与今日的西单大悦城也肯定是不完全不同的,因为只有差异化错位经营才能共生共荣。 技巧2:兼顾业态的共享和相容 业态组合是购物中心的核心内容,而购物中心成功的特征就是:在各种业态、各种品牌的客流之间产生横向联系。你的定位是什么,你的客群是谁,需要搭配什么样的业态组合,这是有规律可循的。服务于某一客户群的百货,需要搭配这个客群的餐饮与休闲方式,品类要相同才行。其实任何一个商业物业,都不可避免的处于一个大的生活圈子里,无论是购物还是餐饮、休闲、娱乐功能,都是一个大的生态群。只有业种、业态“相生”而不“相克”。整体功能分区和规划布局能够相互支持、配套、补充,才有可能使整个物业生态群良性发展。 1)国贸商城与永旺国际商城的成功启示 国贸商城()之所以成为在北京运营比较成功的购物中心,就在于它的业态、品牌组合都是以CBD奢侈品消费为特征的,业态组合与定位高度匹配。 永旺国际商城定位于生活型区域中心,目的是满足周边3~5千米范围内居民的特定需求,因此它所搭配的业态和品牌都是以频繁消费为特征的。比如超市占了相当大的面积,设有宠物店、儿童娱乐世界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 2)金源新燕莎Mall的得失分析 有的购物中心它的客户群和业态组合之间就会产生矛盾。比如在金源新燕莎Mall当中,燕莎商城、居然之家都是属于比较高端的,但是贵友、易初莲花又属于中档,而一些餐饮又属于低档,这样就很难弄清它究竟想要吸引谁?如果购物中心的一、二、三层是一类顾客,四、五层是另一类顾客,就很难真正发挥出购物中心“一站式”购齐的综合功能。 购物中心各种业态的客群应该是共享的,是可以互动的。考验一个购物中心是否成功,不能只看人气,还要看各种业态、品牌之间是否能产生连带消费。比如一位顾客有5种需求,那么一个成功的Mall不能只满足其一种需求,而是应该通过合理的业态组合,满足顾客尽可能多的需求,从而产生乘数效应。
|
- 上一篇:中国三大城市展开“新加坡争夺战”
- 下一篇:仲量联行:重庆超高层在建或规划项目达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