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地产展会上海交锋 双方各执利器各具优势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8-01-11 11:46
胤礽小说屋 佟崇义 冢不二经典文 冥妃传 馨宜旗 荼荼丸的博客 弈博论坛 叩壳网

  文/谢红玲

  10月,已经连续举办了6届的全国性房地产博览会——“中国住交会”将步入招商推广的高潮期。尽管前期招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组委会秘书长、也是展会的核心人物单大伟看上去并不轻松。

  宏观调控为地产市场带来的变化必然波及行业会展,定位相似的同类展会“住博会”、“地交会”、“地博会”对市场的分食不可小觑,“七年之痒”的宿命也向自身提出挑战。而今年已是第二次举办的“地博会”,围绕日渐稀缺的土地资源做文章,号称要打造“中国房地产业最具专业价值的平台”,不仅把会场从深圳转移到上海,而且傍上上海房地产协会举办的“第十八届上海房交会”,气势、规模陡增。展会举办的时间也透着挑衅的味道:在 “住交会”开幕(12月16日)的前两周即12月2日“地博会”开展,展期4天。两大行业展会的交锋似乎已是在所难免,俨然是一场地产展会的大PK。对此,中国房地产协会秘书长顾云昌指出: “作为两个展会的主办方,我们不希望两家PK。其实两个展会定位上有不同,我建议明年在展期上也拉开距离,一个放在上半年,一个放在下半年。”

  各不相让

  地博会组委会执行秘书长全忠解释,“住交会”是住宅产业链包括城市、地产商、金融、建筑规划、房地产服务机构及建材部品等多方面的完整展示,而“地博会”以可交易的土地集中展示为核心,以城市经营和土地运营为主题,构筑的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土地与资本对接的现实市场平台。

  单大伟则强调:“今年,我们要打造的是‘亚洲地产节’,不仅有国内企业参与,还有很多境外代表团、已进入中国的外资机构会到场。同时,我们也不仅仅局限在住宅产业链的展示上,虽然‘住交会’的名字未改,但内涵已扩充到商业房地产领域,专门设立了‘中国商业房地产展’。”

  之所以强调地博会的土地与资本对接的现实市场平台功能,想必是因为曾经几度参与住交会策划工作的全忠对住交会的实际功用有着较深了解,对其定位存异议。“住交会”在自己的宣传中也不避讳“名利场之说”,并把名企、名盘、名人的评奖活动作为展会的重头戏,而且这一招前几年很奏效,在追求名利双收的商人那里很受用。可以说,这几年举办的住交会的功能与以往那些重交易的房展会有很大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更像一个大“秀场”,但它迎合了当时的市场需求。

  各执利器

  事实上,“住交会”与“地博会”各具优势。

  “住交会”经过长期积累,名声在外,人气很旺,经营模式已日臻成熟。据招展部门透露,5月份开始招展,目前已有200家意向客户,建材部品的两个专馆已招满一个半馆,建筑规划设计机构的参展热情也非常高涨,国际机构尤其踊跃,德国、瑞典、荷兰、马来西亚等国家计划组团参展。

  相比之下,去年首次推出的“地博会”稍显稚嫩但生逢其时,把握住了土地市场变革为土地交易展带来的契机。今年组委会吸纳了国内著名顾问机构成全企划、上海最大房地产代理机构金丰易居的加盟,力量壮大。移师上海,首先获得了上海房协的支持,加上主办方中国土地学会、中国房地产行业协会等的支持,展会规格起点就很高。据悉,9月底开始招展,目前报名参展的土地交易管理机构、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都很踊跃,上海绿地集团、复地集团、农工商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等16家本地知名企业已签约。

  以2005年为节点,中国房地产前20年,是以粗放式开发换来了一个行业兴起之初通常经历的急剧发展和快速扩张。但随着土地资源的稀缺,房地产技术的成熟,房地产市场的理性回归,未来的中国房地产展会不应该只是一个大“秀场”,而应该是一个务实的商业交流的平台。谁对参展商更有用,谁就会占领市场,谁的生命力就会更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规模很大,展会的空间也很大,只要各大展会都能彰显特色、迎合市场需求,尽可在竞争中共生共荣。(本报实习生张更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