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50余万条旅游客户个人信息被倒卖 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法治报通讯员 李鸿光 “**先生,您好,请问你需要办理贷款吗?”不少人都接到过类似的推销电话,对方能知道你的手机号,并准确无误报出你的姓名。究竟是谁泄露了你的个人信息?静安区法院统计的数据显示,该院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案件猛增,仅今年4月份就审结10起该类案件。该院分析这10起案件发现,泄露个人信息的人员主要集中在房产中介、抵押贷款公司和个别旅游公司等行业。 50余万条旅游客户信息被倒卖 袁山(化名)是本市某旅游有限公司部门负责人,2016年3月下旬,袁山将公司内部收集的客户信息通过邮箱提供给某金融信贷服务公司雇员陈某使用。 经查,袁山所提供的公民个人信息包含公民姓名、电话,数量共计54.6万余条。到案后,袁山对该行为供认不讳,被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1万元。接受信息的陈某,也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法院判刑。 同样,任职于本市某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陆某与徐某为各自工作需要,互通有无交换各自所掌握的公民个人信息,陆某以邮件的方式向徐某提供62万余条,包括公民姓名、电话及住址的信息。同时也从徐某处非法获取了公民个人信息2000余条。最终,两人均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各处罚金1万元。 房产中介肆意买卖个人信息 静安区法院分析发现,房产中介也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的高发行业。 2016年9月至12月间,曾任本市某房产公司业务员的余某,为提高自己的业务量,竟然以向他人提供手中的房产信息作交换的方式,用微信收取他人发送给他的含有姓名、电话、住址等内容的公民个人信息2万余条,置于自己的手机收藏夹内,并意图通过QQ出售。 身为上海某房产公司某门店的店长王某,以200元的价格向他人购买了7万余条个人信息用于推销房产。2016年8月,该门店业务员小岳以500元的价格,购买他人信息1900余条发给店长王某使用。去年12月下旬,店长王某及业务员小岳双双被法院判刑。 银行雇员四处收集个人信息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案件还多发于金融行业从业人员。 上海某商业银行雇员高某,为提升放贷业务量,收集潜在高档客户个人信息。2016年9月间,高某通过邮件方式从陈某等人处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8000余条。无独有偶,同为某抵押贷款公司雇员的钱某,在2016年8、9月间也采用微信等方式,向多人非法获取包括公民个人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码和银行卡等信息,用于电话营销业务,最终被法院判处拘役6个月,罚款1000元。 上述10起案件的13名被告人多数仅有高中至初小文化程度,不少被告人表示,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交换或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是违法犯罪行为。 近日,最高法和最高检联合发布《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针对日益猖獗的此类犯罪案件规定了量刑标准,指出“公民个人信息”范围,包括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同时明确了对提供、获取行踪轨迹如何量刑以及犯罪金额的认定、处罚标准。 该解释将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热点新闻: 上海沪BX出租车私属产权车牌 市场价格50万元左右 沪上多家元老级网红餐厅人气骤降 雇人排队已是常态 四批次鸡蛋检出氟苯尼考 或因违规使用禁用兽药所致 网友偶遇王思聪带两美女在上海高档餐厅吃饭 交谈甚欢 女子约网友开房后被污蔑玩仙人跳 被抽耳光财色两空 天气预报: 申城今日上午阴雨降温10℃左右 下午至傍晚转多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