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展会:海外地产抢占眼球 房展会历来被业界称为“楼市风向标”,但这次却给人失灵的感觉。从各地房展会现场的情况来看,前来看房的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且大多数看房者依然以观望为主。业内人士则认为,所谓的“金九银十”成交量会比较稳定,不会有明显上涨。 各地房展会:惨淡中大打“变形”牌 根据CRIC的监测,2012年举办秋季房展会的主要城市有:北京、上海、深圳、沈阳、南京、成都、昆明、大连、昆山及鄂尔多斯等,通过分析、对比这些城市的房展会,我们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很多海外开发商甚至打出了移民牌。在展会现场,不时有西装笔挺的老外操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向购房者吆喝:“阳光海景房,30万欧元拿永久居留证。”表面上看,30万欧元左右的成本不过是北京五环的一套两居室,但在欧洲一些小城市却能换一套独栋海景别墅。而在洽谈中,移民往往会成为最后的主题,房产倒成为了移民的附属品。 相比春季房展,各地秋季房展会楼盘折扣力度已“大不如前”并不奇怪,因为房价上涨,开发商已经不愁卖楼。但是,另一方面,购房者却也不积极,冷清的人气似乎不支持房价再上涨。
>>12月1日新浪乐居大型看房团火热报名中 正在消失的“风向标” 据房展组委会统计,各参展项目意向购房登记客户数量共14645组,这一数据在去年同期为17199组。其中,北京项目意向登记客户数量共6852组,看房客户数量共2395组。 然而,回顾一下往年的房展会,我们可以发现,以往开发商总是喜欢拿出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产品,最大程度抢占购房者的眼球,并且在推盘时,常常以大折扣让利为主,用特价房的形式吸引购房者,确保房展会现场的火爆人气和一定的成交量。而异地的旅游地产、养老地产和海外投资型地产一直以配角的身份出现,以“展”为主,而这一次却真正异军突起成为了房展会上新的主角。
根据今年北京房展会上出现的新气象,全经联研究院副院长陈宝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加拿大、美国、英国三国的投资移民项目占据了市场上的大部分份额。去海外定居的中国投资者,一般不会在北京购买海外房产,这部分人群会到移民意向地考察开发商的资质和具体项目。一些教育资源和国民福利并不被中国投资客看好的国家,打移民牌或许只能成为其参展的一个噱头。” 北京CBD核心地带,黄褐色的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它的伟岸让它并没有被四周的繁华所掩盖。 走进房展会现场,参展项目的展位挤满了国贸展览中心的一、二两层,甚至从地铁站到展厅短短百余米的路上都站满了发购房宣传单的推销员。展厅内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然而很多购房者在展厅内转了一圈后不得不感慨:“市区的项目太少,也太贵,郊区的项目又太远,而且几乎没什么折扣,真让人失望。” 不多的看房人,不多的本地参展商,不多的新项目,不多的成交量,今年的房展会仿佛已经渐渐失去了原本的“风向标”作用。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其原因后解释道:从房展会角度而言,“自住性需求”应该会成为市场的主力,“微调”政策仍将助力自住性需求项目放量。“自住性需求”仍然是受到持续关注的房展会楼盘的营销动态。仅仅对于房展会本身而言,开发商更倾向于将“房展会”当做其整个营销环节的一部分,而不会寄希望于现场的成交量有多少。因为国内商品住宅市场已经呈现出“不快不慢,不温不火”的市场特征,开发商也在博弈市场,这个阶段的房展会自然难有很大的效果。 在北京房展会现场,记者发现北京本地项目很少有新盘参展,而像海南等各地的旅游度假类楼盘倒占据半壁江山。现场参展的北京开发商很少给出优惠或折扣,也许是真的不愁卖了。如同北京某项目的销售经理说的那样:“均价4万元每平方米,按户型套型不同,价格也不同,但是都没优惠,哪怕是一次性付款。”她声称,该项目只剩下100多套,不愁卖,所以也别想再有优惠。而其他楼盘的情况也多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北京秋季房展会上,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地产商,推出了140多个项目。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塞浦路斯、斐济等国家和地区的地产商齐聚房展会,挤爆了“国际馆”。本次北京秋季房展会共有国内外300余个项目参展,北京本市仅有40个左右项目,且大多为老项目,其余250余个为海南及海外项目。形成了“北京项目占一成,境外项目占五成”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