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1997到2003年,香港楼市最低潮时,大概产生了106000名“负资产”人群。按照香港240万套房产,占总人口的5%。更惨的是,不少在1997年前房价最高点购房的业主,经历暴跌,苦苦等了19年,房子的账面依然是亏本。 也就是说,假如未来的房价没有上涨,这两三百万港币的钱对于购房者来说就是净支出,假如房价不仅没有涨,还有所下跌,那么这意味着购房者手里持有的将是负资产。 像王洋这样,只需要卖掉内地的一套房子,就可以全款在香港买一套不错的公寓,每月租金绝对不低于2万港元,这对于王洋来说,是一个很稳定很不错的收益,因为在上海,一套总价800万的房子月租金可能只有5000元。 以金融危机为分水岭,之后的房价暴跌接踵而来,从1997年到2002年,跌幅达到57%。在爆发SARS之后,香港房价更是一跌再跌,当时的中原城市领先指数巳经只剩下45.71点,也就是说,香港人当初在楼市上的每一元钱投资,只剩下四毛五分。而房屋的交易量,从最高峰时期的172000套,暴跌到85000套,几乎腰斩。 地王频现的香港市场 但是,现在的楼市已经不同于往日。在一二线城市房屋成交量下跌,三四线前途不明的情况下,迟迟没有崩盘的房价走到今天,还能坚挺下去吗? 2017年注定是香港地产界的“大时代”。在今年2月,内地某开发商及合景泰富联合拍得了香港鸭脷洲利南道一块住宅地皮,作价168亿港元,折合每平方英尺楼面地价2.33万港元,已是香港“地王”;而在5月16日,经历一轮激烈竞价,香港本地地产开发商恒基地产以232.8亿港元的价格投下位于中环的美利道商业用地,这块香港特区史上最贵地皮,将鸭脷洲“地王”远远甩在身后。 不过,中环中心目前尚未出售,长实地产执行董事赵国雄称,一直都有收到查询及买家出价,如果到了心理价位,就会考虑卖出,不过暂时收到的价格还没有反映出“地王”的因素。 “在香港,不买房子就是傻子。”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宣亚国际账面仅3亿 35亿高杠杆收购映客忘了赵薇前车之鉴吗席卷亚洲的1997年金融危机被普遍认为是香港房价崩盘的直接原因。据统计,金融危机爆发后,香港楼市急跌。据统计,由于经济向好,加上地产商和政府的助推价格,香港房市从1995年到1997年出现了“高速增长”,平均价格上涨了50%。 众所周知,房贷负担达到70%就是危险的临界线,因为收入中只剩下30%可以消费引发消费能力大幅下降的后果就是经济萎缩,产品卖不出去,库存增加了,裁员、倒闭恶性循环下一个萧条周期就开始了。因此,70%成为了危机的前兆。而当年的香港,房贷八九成的比比皆是,风险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此外,多名香港业内人士认为,新措施推出将令二手住宅成交量下跌。香港置业(地产代理)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李志成认为,二手市场的买家需要担保人协助,短期内成交量有机会跌近一成。 贷款额度越高,意味着越没钱消费,普通人消费的钱越来越少,消费不振,意味着市场上公司收入普遍降低,公司收入低则意味着社会普遍收入下降,那么人们就更还不起房贷。如此,因无力供房而不得不降价卖方的人变多。房价便会下跌,楼市也因此出现崩溃。 根据卖地条款,中标发展商需要负责兴建公众停车场,相关面积会纳入项目总楼面内,还需要负责兴建行人过路设施、拆卸现有建筑物以及进行环境评估等,所以建筑成本会比较高,而且项目落成后,禁止拆售。 最近,居住在上海的王洋(化名)有了很大的中产焦虑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