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1月25日),央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将金融相关的各方面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披露。 这是一份相当权威,而且非常具有重量级的报告,对于各行各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已经金融化的房地产行业来说,更具指导意义。 报告中明确指出,目前中国金融重点领域内风险依然居高不下,除了地方政府的隐形债务之外,公司信用类债券的违约风险,与房地产市场风险,都有可能在某些区域显现,并传导到金融市场。 不仅如此,报告中还披露了中国住户部门最新的负债情况,并给出了下一步在个人住房贷款等领域的政策建议。 债台高筑的各家房企是否能撑过这个寒冬? 正如报告之中披露的那样,房地产行业除了市场存在的风险之外,还存在公司信用类债券不停增发的问题。 据今天《证券日报》的消息称:11月4日以来的20天内,已有20家国内房企计划或已发布美元融资超50亿美元。2019年以来,国内房企合计发布海外美元债已超650亿美元,比2018年同期增长近50%。在最近20天的几笔融资中,融资成本已从5%涨至12.8%不等,其中,德信中国、佳兆业、正商实业等几家房企的融资利率均超过10%。 自房地产行业进入白银时代以来,行业净利润率一般维持在10%-13%,借钱成本超过10%,意味着利息支出正在吃掉利润。 关键问题是,这些房企发行债券,主要还不是为了投入生产,而是用新债还旧债。倒不是说这么操作不行,只是这样债务的翻滚,加上开发中的支出和回款,操作难度非常大,相当于站在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就满盘皆输。 相比起房地产市场的风险而言,也许房企这边的风险更加惊心动魄一些。这些有能力发布美元融资的房企,无一不是国内房企巨头,在全国各地投资地产相当广泛。如果有任一房企没能支撑得住,影响都将非常广泛。 官宣:房贷依然会呈现收紧态势 在这份《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之中总结说,2018年,我国住户部门债务水平上升趋势有所放缓,个人住房贷款的较快增长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短期消费贷款在经历2017年的异常增长后企稳回落,经营贷款增速小幅回升,互联网金融行业个人贷款增速有所减缓。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住户部门债务风险并不突出,住房信贷政策也更为审慎,但债务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住户部门和一些低收入家庭杠杆率相对较高。下一步,应坚持从宏观审慎视角密切关注住户部门债务风险变化,防范住户部门债务水平的过快上涨。 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我们的个人住房贷款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在25.8亿元,同比增长17.8%,目前增速正在放缓。 2、我们的住户贷款杠杆率达到60.4%,而且增速处于较高的区间。也就是现在这个杠杆率还在以较快的速度上升,而与此同时,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杠杆率正在下跌,日本英国等国家的贷款杠杆率增速也比我们低。 3、我们在房贷上的不良率非常低,仅有0.3%。这主要是因为房地产市场在去年依然处于一个上行状态,购房以及持有房产依然有利可图,所以鲜少有人弃房弃贷。 一般来讲,即使楼市经过调控之后,增速放缓,大部分房贷还是能够保持比较小的不良率。只要房价不大跌,个人房贷就能够稳得下来,不会对金融市场产生严重的影响。 但是《报告》中再次强调说,下一步,应坚持从宏观审慎视角密切关注住户部门债务风险变化,防范住户部门债务水平的过快上涨。所以大家不用寄希望于房贷利率下降,给楼市带来“松绑”的错觉了。 从《报告》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央行对楼市调控的决心。房地产行业从市场化到金融化的时间太短,跃进太大,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导致房地产行业过于浮躁。 现在采用强制措施,逼迫房地产行业走入去库存、降杠杆的通道,使房地产行业从金融业回归到实业,也许反而能够给房地产行业续一口气。现在很多人说房地产行业进入白银时代,我觉得这种白银时代,也许比房地产野蛮生长,毫无秩序的黄金时代要好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