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关注其他受宏观经济变动影响较大的行业,以及存在退市或股票暂停交易风险、业绩常年处于盈亏临界点、自主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股票质押率较高、频繁或临近年报披露日期更换事务所等情况的上市公司年报审计风险。 一是金融行业相关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应关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关注贷款减值准备计提和不良贷款处置的合理性、关注网贷资金存管业务相关风险;关注信托及资产支持证券业务的资金来源、底层资产、资金使用的具体情况;关注股票质押业务相关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合理性;关注公司资管业务是否存在“资金池”、刚性兑付或利用多层嵌套、通道业务等方式将表内信用风险表外化的迹象;关注涉及P2P信贷业务的上市公司是否按照监管要求予以清退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关注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未纳入合并范围的结构化主体等重要信息的相关披露是否充分、适当;对于业务运转高度依赖信息系统的金融公司,要根据业务特点,加大信息系统审计力度。 《通知》要求注册会计师在2019年年报审计工作中,重点关注三大行业、三类公司和高风险审计业务领域。 关键审计事项不能千篇一律 三是医药行业相关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应关注医药行业产业政策变化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尤其关注“带量采购”对医药行业产品价格及毛利率的影响,存货跌价准备是否足额计提;关注“两票制”对医药流通环节的影响,特别是销售结算方式变化对应收账款的影响,以及销售费用的真实性与合规性;关注研发费用资本化或费用化处理的合理性。 “近两年,A股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件频发,审计机构执业质量受到市场质疑。2019年,受牵连的一家本土大所业务锐减、人员流失严重,华南区域龙头的一家本土事务所也散了,教训很深刻,本土事务所面临的市场形势非常严峻。”一位资深会计师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中注协此次发文“敲警钟”颇具现实意义,有利于提高2019年上市公司年报的审计质量。 二是房地产行业相关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应关注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对公司经营产生的影响,尤其应关注是否存在融资成本过高、融资渠道受限、商品房限价限购等情形;关注公司收入确认标准、预售收入和销售退回等的合理性;关注开发成本、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成本费用是否准确、完整,利息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划分是否恰当;关注房地产存货是否存在“烂尾”“空置”“滞销”等减值迹象。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与2018年发布的审计工作通知相比,中注协此次发布的《通知》措辞严肃、针对性强、重点突出,文件较大篇幅强调职业道德和审计质量,并针对性地列出了审计风险较高的行业和公司,且详细列举了高风险的会计科目和领域。 此外,注册会计师还应重点关注存货和成本、业绩承诺补偿、资产减值、预计负债,以及集团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相关领域的审计风险。 而在商誉审计中,《通知》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关注商誉的初始确认和计量,关注交易对价的分摊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未充分识别无形资产,导致商誉虚高的情况;关注与商誉有关的业绩承诺达标情况,是否存在精准达标或未达标,但未充分计提商誉减值的情况;关注商誉减值测试相关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关注管理层采用的商誉减值测试模型和关键假设的合理性,以及减值测试涉及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关注管理层利用外部专家进行商誉减值测试过程及结果的合理性。 三大行业三类公司成为审计重点 □本报记者 郭新志 《通知》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件频发。2019年年报审计工作要坚守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立场,坚持质量导向、风险导向和问题导向,把提高审计质量、有效防范风险摆在最突出、最紧要的位置,扎实做好年报审计各项工作。 《通知》要求,注册会计师要高度关注七个重大风险领域,更有效地识别、评估和应对因舞弊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这七个重大风险领域包括收入、货币资金、商誉、金融工具、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持续经营、重大非常规交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