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交通运输业由降转平。随着经济逐步恢复,交通运输、邮政需求回升,带动交通运输业恢复发展。5 月份,货运量同比增长0.4%,其中铁路货运量增长1.3%;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在这种情况下,5月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指数由上月同比下降5.0%转为持平。 四是就业物价总体稳定。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回落较多带动消费价格涨幅回落。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6%,回落4.2个百分点。核心CPI保持稳定。5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1%,涨幅与上月持平。
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后,我们陆续收到媒体关注的问题,现综合回答如下: 一是信息、金融、房地产等行业较快增长对服务业带动作用明显。今年以来,互联网、数字经济等显示出强大生命力,信息服务业快速增长。1—4月份,移动互联网累计接入流量同比增长36.6%。5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2.9%。金融支持加大、信贷投放增加,金融业稳定增长。5月份,金融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2%。房地产销售好转、投资降幅收窄,房地产业生产改善。5月份,房地产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1%。上述三个行业合计拉动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3.1个百分点。 答: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将就业置于“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之首,密切关注疫情对就业形势的影响,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大力援企稳岗,保持了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 4. 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比4月份略降,原因是什么?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就业状况如何?全年稳就业目标能实现吗? 一是工业服务业实现增长。工业增长加快。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比上月加快0.5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正增长。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0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提高至73.2%。服务业生产由降转升。5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0%,上月为下降4.5%。从相关指标看,5月份,工业用电量增速比上月加快,服务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由降转升。 答:5月份,服务业生产形势明显改善,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0%,今年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由负转正的主要原因: 答:二季度以来,随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现,生产需求持续改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主要指标与一季度相比明显改善。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6个百分点,其中4月、5月连续两个月同比正增长;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7.7%,收窄4.0个百分点,其中5月实现了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3.5%,收窄5.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6.3%,收窄9.8个百分点。 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尽管调查失业率略降,但就业压力仍不容忽视。一是就业总量压力较大。受疫情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突出,招聘用工需求下降,一些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疫后恢复较慢,吸纳就业受到一定影响。1—5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460万人,同比少增137万人。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高于上年同期0.9个百分点。二是就业不充分现象较为明显。5月份,约1.2%的就业人员处于在职未就业状态,高于往年正常水平;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比上年同期减少0.2小时。三是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压力仍大。5月份,全国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主要为新毕业大学生)调查失业率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上升1.7、3.3个百分点。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874万,创历史新高,随着高校毕业生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大学生失业率可能继续上升。 三是批零住餐等行业恢复势头明显。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持续推进,前期受冲击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明显恢复。5月份,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降幅分别比上月收窄4.5、12.0、4.1个百分点。 下阶段,随着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服务业复苏态势有望持续。但要看到,受居民担忧情绪影响,接触型聚集型消费复苏较慢,相关行业复产水平仍然偏低,是制约服务业稳定恢复的主要因素。5月份,住宿和餐饮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21.7%,餐饮收入额下降18.9%。1—5月份,限额以上单位百货店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26.9%。快速调查显示,5月底6月初,住宿餐饮业、文化体育娱乐业达到正常生产水平一半以上的企业比重仍低于60%。为此,推动服务业持续恢复要下更大力气。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积极保就业稳收入促消费,落实好减税降费举措,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努力为服务业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思阳 二是消费投资继续改善。市场销售回暖。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8%,比上月收窄4.7个百分点;其中商品零售额下降0.8%,规模接近上年同期水平。基本生活品消费继续增长,升级类商品消费较为活跃,汽车、家具等住行类商品零售改善。投资降幅明显收窄。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6.3%,比1—4月份收窄4.0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下降6.3%,收窄5.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社会领域投资均由降转升。
后期市场价格稳中有降可能性较大。尽管在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带动下,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商品零售和餐饮服务均有改善,市场需求逐步回暖,对物价产生一定上拉作用,但保持物价总体稳定或稳中有降的条件较多:一是我国粮食生产总体稳定,夏粮丰收在望,为稳定食品价格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生猪生产增加,猪肉价格对CPI推升作用回落;三是工业品价格低位运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明显,对消费品价格传导较弱;四是翘尾因素影响也在回落,二、三、四季度,翘尾因素对CPI的影响将呈逐季回落态势。综合来看,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稳中有降、“前高后低”可能性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