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调研方向上,开源证券的研报指出,从5月中旬以来,机构在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等板块调研的活跃度有所下降,对建材、轻工、计算机以及通信等机构调研活跃度持续提升。 但也有机构认为,这只是阶段性的风格切换,5G、新能源汽车等科技品种仍然是未来的市场主线,老龄化下刚性的医疗需求也不会因为疫情的过去而结束,投资者可以等待下跌后逢低布局。 例如,诺德基金研究员闫永正认为,经过上半年的持续大涨,目前整个医药板块无论是估值水平(申万医药指数TTM市盈率51倍,对比过去10年,整体估值仅次于2015年牛市末期),还是机构资金配置比例,都已经处于历史高位,板块过热的情绪及可能偏离的估值也终将回归,但不变的是刚性的医疗需求及不断迭代的创新研发供给。从长远角度来看,建议持续关注具备研发创新能力的优秀公司,以及板块内具备长期成长逻辑的其它主线,如医药消费升级、连锁医疗服务等领域。 富国创业板两年定开拟任基金经理曹晋表示,创业板指数今年表现很好,试点注册制后肯定会更加活跃,但在当前位置,相对而言估值也比较贵,产品将采取分批建仓的方式,在原有的股票中筛选好的公司,建仓不会特别急。 国盛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启尧表示,科技成长是中长期主线。一方面,疫情中心已由美国、欧洲等转移到对需求负面影响相对小一些的区域,欧美核心经济体“爬坑式”复苏仍将延续;另一方面,8、9月消费电子旺季即将到来。此外,5G建设正在加速期,而新能源车国内消费已在修复,欧洲销量同比也有望在下半年回暖。第三重驱动力则在于,近期科技创新政策持续加码,将进一步助力科技行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