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日前在出席金融街论坛时谈及国际经济金融最新形势提出“五关注”,即要关注全球疫情对经济复苏的冲击,关注全球超常规宽松政策的两面性,关注全球金融市场表现与实体经济背离的潜在风险,关注新兴市场国家的脆弱性,关注逆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他强调,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把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动态平衡,不断增强政策措施针对性、有效性,并稳步扩大对外开放。 具体谈及“五关注”,周亮表示,一是要关注全球疫情对经济复苏的冲击。IMF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东亚经济明显好于欧美,说明只要疫情控制得当,经济就会逐步恢复。要高度警惕疫情在部分国家持续蔓延,当前,全球疫情防控仍是重中之重。 二是要关注全球超常规宽松政策的两面性。疫情发生以来,多国采取前所未有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陷入两难困境。一方面,宽松政策对抗击疫情、稳定经济、保障就业和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还不宜过早过快退出。另一方面,过度刺激政策会出现边际效应递减,且难以持续,长期会有极大副作用。 三是要关注全球金融市场表现与实体经济背离的潜在风险。世界经济衰退,复苏低迷,但一些主要国家股指创新高,全球股市、债市、汇市和大宗商品市场大幅波动,出现“过山车”行情。实体经济的表现难以支撑国际金融市场的表面繁荣。 四是要关注新兴市场国家的脆弱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低增长、高通胀、高逆差和高外债叠加疫情冲击,面临资本外流、货币贬值、杠杆过高的压力。 五是要关注逆全球化的负面影响。目前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在一些国家明显抬头,国际贸易大幅收缩,全球出现产业链供应链阻断的现象。预计今年全球货物贸易总量将萎缩9.2%,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将下降30%-40%。 “我国的实践证明,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先控制疫情再稳步恢复经济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周亮称,我国前三季度GDP增长逐季好转,是全球率先实现由负转正的主要经济体。银行业保险业总体运行平稳。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率2.09%,拨备覆盖率179.8%,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处于较好水平。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新增16.3万亿元,同比多增2.6万亿元。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超过1.1万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30.54%,新增制造业贷款2万亿元。 在防范化解风险方面,周亮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明显成效。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加大,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互联网金融风险大幅压降,问题机构处置有序推进,房地产过度金融化势头得到遏制。 展望下一步,周亮提出,银保监会将把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动态平衡,不断增强政策措施针对性、有效性。一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两新一重”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持续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二是加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前瞻应对银行不良资产反弹,有序推进中小银行风险化解,持续整治非法金融活动,严厉打击金融腐败,严防外部输入性风险。三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全面提升金融业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不断优化银行保险发展方式,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第三支柱养老金融改革,促进融资结构改善。四是稳步扩大对外开放,抓好已出台政策落地实施,引入更多专业化、高水平的外资金融机构,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