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野蛮生长到跌落神坛 “两会”代表建言互联网金融监管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6-03-10 12:23
荀果 吃喝闪歌词 切原赤也天使化 妖兽教室外传 海信手机主题 wuyueqingse 无良妖皇 淮南一中贴吧 kw1742 龙潜花都林逸 儿女传奇之替身情缘 绝色逃妾 徐海儿 神州夜航在线收听

  经过数年的野蛮生长后,互联网金融在2015年迎来了监管时代,2016年业界定义为互联网金融的“拐点之年”。互联网金融也成为2016年“两会”代表们关注焦点之一。

  2013年被誉为互联网金融风口元年,2014年,互联网金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迎来了监管时代,2016年新年伊始,不断传来的部分P2P平台关闭的消息,使得互联网金融成为今年“两会”期间代表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监会原主席刘明康:互联网金融行业应增强理性

  “互联网金融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部分企业股东求大、求快、求赚钱的心态迫切,导致互联网金融企业问题频出,甚至一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去做了‘大资管’和‘众筹’,而这其中大部分资金流向了房地产、过剩产业等低效率行业。这些发展模式根本上违背了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的本质,背离了互联网金融‘做小做微’的发展趋势,违背了金融信息中介的要求。面对未来,互联网金融行业应该增强理性,不能提出不切实际的政策要求,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的特点,推动实体经济更好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对P2P平台要进行分级监管

  “实际上很多所谓的P2P,是把传统的非法集资披上了互联网金融的外衣,弄了一个网站就开始非法集资,进行违法的活动。像这些坑害老百姓(603883)的事情要坚决查处,所以P2P不是不可以搞,但是允许哪些人搞,不允许哪些人搞,首先必须要分清。我的观点还是应该扶大限小。”

  全国政协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刘惠好:用大数据监测平台运作

  “在这些企业设立之初,就一定要建立严格的界定,只能将牌照发给只做中间人、不做资金池的公司。一定不能允许相关平台、公司做自融……建议应该尽快建一个公共信息大平台,用大数据监测相关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运作,这样就可以及时了解相关平台、公司的动向,通过大数据监测,可以事先防范违规违法的现象。除了监管之外,投资者教育显得很关键,人们需要建立风险意识,金融产品本身就是一种具有风险性的产品,在购买时需要学会货比三家。”

  全国政协委员、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原总裁梅兴保:建议由“一行三会”等中央级监管部门来落实主体监管职能

  “监管主体问题,建议由‘一行三会’等中央级监管部门来落实主体监管职能,且须由能够实现跨行业、跨地域协调的机构来整体统领,由地方政府及行业自律组织辅助管理。

  其次,是行业定性问题。互联网金融本质是金融,所从事业务也是金融业务,监管也应定义为金融机构。目前,我国的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也均有类似问题,即做着金融之事,却享受不到金融政策红利,税负过重,发展受限。

  第三,是政策的包容度问题,要避免过度监管,避免与其他一些业态一样,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第四要加强征信体系建设,建立互联网金融企业征信体系,对参与各方的交易数据建立信用数据库,对失信行为给予惩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党委书记、主任白鹤祥:建议完善市场准入管理

  “互联网金融主要存在进入缺门槛、运行无监管;业务形式、经营范围边界模糊;客户资金安全缺乏有效保护;投资者保护机制缺失;网络和信息安全隐患较大等问题。他建议,完善市场准入管理;加强行为风险监管,划定‘安全港’;完善资金存管机制,建立客户资金安全‘防火墙’。”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晓兰:建议将互联网金融纳入监管业态和框架中

  “鼓励扶植互联网金融进入既有传统金融机构覆盖的领域和薄弱环节。第二,不同业态的监管,将互联网金融纳入到监管业态和框架中,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主体自治三者有机的结合。第三,制定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技术标准,进行行业主动管理和分级管理。第四,建立互联网金融消费保护和协调机制,实施消费者专门的保护机构。”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谢卫:“伪金融”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伪金融’的具体表现形式为:非法集资、自融、庞氏骗局、资产池错配。这些‘伪金融’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行业内一些稳健的平台被这些‘伪金融’、平台‘驱逐’。而由于征信缺失,信用风险成会成为爆雷重灾区。此外,由于多数平台对资金的大量需求,金融业打破刚兑的难度增加。而在这一过程中,为了筹措资金而衍生的不正当勾当将严重破坏正常经济金融秩序。”

  全国政协委员、保监会原副主席李克穆:以监管创新应对互联网金融创新

  “互联网金融属于在线金融,不同于传统金融行业,技术监管难度加大。互联网使金融业态更加活跃,加大了风险传导性。国家的监管机构,应加强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创新,建立针对风险的预案体系,使风险可控可防范,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还要注重银、证、保三个监管领域的差异性,使他们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大金融的框架下注重协同监管。”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互联网金融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互联网金融最重要的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如果能够在速度、精准、信息不对称等方面实现价值,才能在热潮之后留下有意义的东西。互联网金融行业看起来虽然‘凉了一点’,但也很正常。在未来如果结合产业,实现产业互联网,将会有很大的空间,也才能真正推动供给侧改革。”

  责任编辑:lp

本篇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