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前段时间,宜信财富旗下的全球非银信贷基金就从美国的市场借贷平台——Avant和Prosper两家公司手中购买了至少5000万的债权资产。“这只是为财富管理客户配置多元化资产,并不会涉及对这些公司的股权投资。”唐宁表示。 他表示,新金融产业基金的投资仍是以财务投资为主要目的,并不刻意布局所谓的金融科技“生态圈”,但也不排除宜信财富与所投机构未来在战略或业务层面的合作或互动。 目前来看,除了京东金融投资的Zest Finance与之在中国成立了合资公司,并开始进行大数据风控方面的业务合作之外,并没有太多中美两地金融科技公司互动的案例。但Jason认为,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中国庞大的中产阶级正在崛起,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匮乏和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这些都为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金融服务市场打下了基础,而美国拥有许多创新型金融科技公司和优秀的科技与金融人才。”在他看来,两者的协作是大势所趋。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看好所谓“美国技术+中国市场”的前景,毕竟两地在市场和监管环境上的差异过大。而更重要的是,经过这几年突飞猛进式的发展,中国的新金融在很多方面已经领先于美国。 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就曾在一篇署名文章中谈及,为什么美国的金融、科技实力全面超越中国,但其金融科技发展反而落后于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原因。 他认为,美国的金融体系较为成熟,民众在习惯并满足于传统金融服务后,接受根植于生活场景的金融创新较慢。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并没有动力自我革命,其创新点也往往以金融逐利为导向,不少创新脱离实体经济而“空转”。 “而中国原本的金融服务存在巨大的改善和发展空间,新金融行业则依托互联网技术崛起,服务消费,基于新技术,消费和金融的密切结合造就其后发优势,帮助中国互联网金融实现‘弯道超车’。”陈龙表示。 虽然对于大多数美国的金融科技公司而言,进入中国市场还没有正式提上日程,但不可否认的是,那些中国“买家”身后的庞大市场是他们无法忽视的一个重要资源,也是他们乐于接受中国资本的一个重要考量。 Motif Investing的创始人Hardeep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就曾提到,“Joe(陈一舟)一直在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市场”,而随着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监管环境日趋完善,他们也期待有机会参与中国市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