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布局海外 建“丝路驿站”带动中小企业走出去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6-07-03 19:32
k8.pm dajiase 死灵童话 郑媛媛qvod 7099彩票 李佳颖整容 百里挑一蔡慧微博 请到我们甘洛来 qq炫舞音飞官网 重生之崛起在美国极北 香坂美优图片 爱新觉罗绵怡

  在招商局博物馆的世界地图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两条路线穿山越岭,跨海过洋,逐渐延伸。如果将招商局近年来建设的港口和园区布局“移上”地图,正与这两条“丝路”大致吻合。

  自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以来,招商局利用交通、金融、房地产及园区开发三大核心业务优势,借助在海外已经形成的完善港口、物流及产业园区网络,进一步加快了海外布局的步伐:积极构建“一带一路”港口网络,重点推进中白工业园项目和中欧物流大通道建设,将“前港—中区—后城”的蛇口模式复制到海外。

  同时,海外业务的发展也正在成为招商局新的增长动力源。以港口业务为例,2013―2015年,招商局海外集装箱吞吐量复合增长率达到46.1%,远高于国内项目4.1%的增速。

  截至2015年底,招商局海外(含港澳台)企业总资产达3387亿元,占集团总资产的37.6%;当年海外营业收入438亿元,占集团当年营业收入的35.9%。目前招商局海外实体企业超过320家,分布于五大洲的45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化发展方面成效显著。

  ●南方日报记者 肖文舸 吴哲 丁侃

  依托港口网络落实“一带一路”战略

  在斯里兰卡科伦坡国际集装箱(CICT)码头,起重机巨大的吊臂正依次将五颜六色的集装箱从海轮上吊往岸边。自2013年7月1日CICT码头首个深水泊位投入运营那天起,科伦坡港不能泊靠大型集装箱班轮的历史结束了。

  作为招商国际首个海外绿地项目,这也是南亚地区目前唯一的深水中转码头。从破土开工到建设完工仅用了28个月,相较于BOT合同中的工期提前了32个月,这样的“中国速度”在此前斯里兰卡大型工程项目中都没有先例。

  “招天下商,通五洲航。”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说。

  作为港航起家,也是目前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港口投资运营商,招商局依托港口网络建设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近年来大力推进港口设施建设,通过收购、改造和新建,形成可控制的现代化港口链,满足日益增长的贸易需求,充分发挥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上的基础性作用。

  将企业布局和发展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给招商局本身带来盈利,也给当地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其中,许多海外港口项目增长动力强劲,CICT码头就打破一般港口绿地项目投产六七年才盈利的惯例,投产次年即盈利,当年箱量突破150万标箱,完成净利润1704万美元。预计今年其箱量将突破200万标箱,盈利突破2300万美元。

  项目取得的社会效益更加显著。据测算,该项目在35年合同期内将直接产生税赋18亿美元,同时在建设和经营期间可创造7000―8000个直接就业机会,为当地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目前,招商局在全球投资的港口网络分布于18个国家、31个港口,大多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港口,通过推动打造面向全球的港口设施网络,服务我国对外贸易和产业投资。

  “‘十三五’期间,我们要进一步发挥招商局的综合优势,把国家战略与商业价值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对接‘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资源配置,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加快新市场、新空间的拓展,让招商局更好地融入世界,在国际化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李建红说。

  “前港―中区―后城”促进国际产能合作

  在招商局深圳办公室,招商局物流集团海外业务部副总经理孙毅正在通过视频电话与远在白俄罗斯的中白商贸副总经理余明华进行每周例会。

  视线随着越洋连线移至东欧,根据“一带一路”建设陆上经济走廊的总体部署,招商局重点推进了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区项目(简称“中白工业园”)。这片跨越白俄罗斯和立陶宛两国的土地能够有效辐射和联通欧盟区和俄白哈经济同盟区两大经济体,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

  “有了港口这个交通的优势,我们希望在‘一带一路’沿线复制蛇口‘前港―中区―后城模式。”招商局海外业务部高级经理李锐介绍,以港口为龙头和切入点,以临港的产业园区作为重要载体,打造国际产能合作平台。

  “前港”即在“全球关口联盟平台”基础上,利用招商局全球布局的口岸优势,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实现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以及多个环节的诸多领域的整合,促进中国商品在“一带一路”国家间的无障碍、高效率、便利化的流通。

  “招商局直接投资约5亿美元,在中白工业园中规划建设1平方公里的综合物流园项目——中白商贸物流园,为入园企业和白俄罗斯各类企业提供一站式供应链物流服务。”据李锐介绍,目前招商局抓紧推进中欧物流大通道的建设工作,目标将欧亚铁路、欧洲跨国公路、白俄罗斯空运、波罗的海海运四种物流模式有效融合,助推形成“一带一路”物流大闭环。

  “中区”即在港口信息化的基础上,建设线上线下的O2O体验交易中心,同时在区域内配备保税仓功能,实现辐射国家和地区采购商小宗商品现场提货,大宗商品线上下单仓内出货,并紧密结合前港实现货物的端到端物流配送。同时,在港口保税园区内建厂打破除关税壁垒,输出产能。通过在保税园区内建厂,将大幅缩短跨境运输费用、贸易代理成本、通关成本等,实现产品运营本地化,本地加工生产。

  同时,鉴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具有资金需求量大、回报周期长、涉及国家和币种多等特点,李建红介绍,招商局充分发挥自身产融结合的优势,并深化与国内外金融机构、产业投资基金、保险基金等的合作,创新金融合作模式,为“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和园区内企业提供持续可靠的金融服务保障。

  最后,利用港口和园区的发展,通过工业化提高生活水平,促进人口增长,产生住宅和商业需求,在港口和园区周边建设城市功能,也就是“后城”,又通过城市化反过来提升工业区和港口的价值。

  “以点带面落地生根”为中小企走出去搭平台

  这样的综合开发模式并非是个例。在广袤的非洲大陆,吉布提港也有招商人积极建设的身影。近年来,招商局正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建设一个个“丝路驿站”。

  作为“丝路驿站”的首个试点,2016年1月18日,招商局集团与吉布提政府签署《吉布提出口加工区开发合作框架协议》,拟与吉布提政府合作开发自由贸易区。

  “与非洲多数国家一样,吉布提劳动力成本低,失业率高,与欧洲等发达市场有出口关税减免的协定,具有发展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潜力。而吉布提辐射范围广,若试点成功,将会产生良好的示范效果,带动中非经济合作及非洲‘三网一化’战略开花结果。”李锐说,目前该项目以临港自贸区为主要载体,加强港口、临港产业园及公路、商业服务设施等在内的硬环境和通关、结算、支付以及大数据等软环境建设。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