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当地知情人士描述,宁国市领导多次到凤形耐磨现场办公督促搬迁扩能工作。为了加快搬迁,宁国市政府已支付部分搬迁费用。但由于上市不断推迟的原因,公司整体搬迁已远远落后于计划。 《第一财经日报》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真实情况与报料人士的描述基本相符,凤形耐磨在IPO预披露材料中对募投项目的真实情况进行了隐瞒,同时,其产能情况也有重大隐瞒。也就是说,凤形耐磨在诸多关键事项上进行了虚假陈述。 招股书显示,2011~2013年,公司因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出口退税政策以及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而获得的税收优惠分别为538.87万元、744.23万元、391.65万元;与此同时,公司还在此期间分别获得宁国市财政局拨付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补贴1067.56万元、1389.99万元、988.98万元。也就是说2011~2013年期间,凤形耐磨因政府补贴、税收优惠获得的收入分别高达1606.43万元、2134.22万元及1380.63万元。政府补贴、税收优惠在凤形耐磨近三年净利润中的比重分别达到34.45%、47.43%、32.33%。 存货高企也说明产能紧张可能并非事实。招股说明书显示,2011年~2013年期间公司的存货规模分别为1.58亿元、1.45亿元及1.47亿元,分别占当期流动资产总量的39.77%、43.24%、47.42%。 “实际上就是拆了老厂建新厂,根本不是扩建。” 查阅凤形耐磨的招股说明书后发现,2011~2013年,其母公司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8.59%、91.03%及80.30%,产能利用率呈逐年下滑之势,不存在产能不足的问题。 据报料人士透露,他近日在进行市场调研时发现,拟IPO的凤形耐磨并未在预披露材料中披露老厂区即将整体拆除进行商业地产开发这一至关重要的信息,招股书中所称的募投项目建成后产能扩大近一倍的描述因此根本无法成立。 当地多位知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根据宁国市和凤形耐磨的计划,凤形耐磨将现有的生产、办公设施及辅助设施迁至宁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河沥园区内建设,形成年产耐磨铸件15万吨的生产能力,其中一期年产耐磨铸件5万吨。这项工作自2011年就作为宁国市的重大项目而展开。 产能虚实 本报记者试图将上述情况与上市公司方面核实,但截至发稿公司招股书所留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招股说明书显示,经过多年的发展,发行人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耐磨材料专业生产企业。不过,这家公司的业绩正呈逐年下降之势。 2011年至2013年,凤形耐磨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6.67亿元、6.59亿元和5.77亿元。但受原材料价格、市场开拓等因素影响,公司各项利润指标呈波动趋势,2011年至2013年净利润分别为4571.85万元、3832.42万元和3956.93万元。 盈利能力堪忧 [ “之所以强调产能不足,就是为上市找借口,希望上市拿到钱来建新厂,而将老厂进行商业地产开发,一举两得,但这些又不能让外面知道。” ] 记者在现场看到,位于宁国河沥园区的凤形耐磨新厂区已经基本建设完成,但尚未投产。 宁国市发改委网站的“宁国市2012年市级领导联系重大项目一览表”显示,“凤形公司整体搬迁”项目的“项目法人或业主”为“安徽凤形耐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建设规模及内容”为“将现有的生产、办公设施及辅助设施迁至新址建设,年产耐磨铸件15万吨,一期年产耐磨铸件10万吨,二期年产耐磨铸件5万吨”。 公司在招股书中称,公司高品质耐磨球段的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缺口,面临较大的供货压力,目前公司的生产能力已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2010年以来,公司主要产品的产销率均接近或超过了95%,已经影响到了公司业务的进一步拓展和市场占有率的保持和提升,严重阻碍了公司产品结构优化,制约了公司持续快速的发展 而凤形耐磨之所以未披露老厂区将拆迁的重要信息,或为其上市募资扩建理由能自圆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