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中,陶伟杰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如果把金融比作社会的血液,那么经过多年发展的传统金融就像是主动脉,新金融则类似于网状毛细血管,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来带动整体金融通畅流通。 这套“按秒计息”的原理,背后是一套逻辑严谨的产品设计加上海量、高频率、高精准的自动化数据处理机制。 1、在合规之内,实现“类活期”体验 在“金融科技改变金融生态”的高峰对话环节,懒财网CEO陶伟杰被邀请与大家分享“懒财网是如何通过秒级的计算方式,给用户提供类活期体验”时,谈到懒财网独特的产品设计逻辑—— 与此同时,懒财网CEO陶伟杰先生受邀参加互联网金融分论坛,与人人贷、PINTEC、拍拍贷等国内多家代表性新金融企业高管深入交流金融科技的未来。 科技既要服务于高效,更要服务于安全,始终将用户利益置于企业发展的根本。懒财网正是通过技术上精益求精,才得以收获用户的肯定,在日趋严格的环境下茁壮成长,未来也将继续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公平、便捷、多样的理财体验。 在搭建银行存管系统过程中,由于银行系统存储位数基本不低于“厘”,为了将“按秒计算”贯彻到底,懒财网协助华瑞银行专门开发了一套技术补丁顺利解决这个问题。
2016年11月29日至30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第十一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于北京顺利召开。懒财网应邀出席此次大会,并荣获“2016年度成长价值公司”奖。 这样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新金融企业都将有机会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细分市场,形成侧重点不同的分业,构建起自身无论是获客能力、资金管理能力、风控能力等多方面的优势,展现出多样性与合规性并进的繁荣景象。此外,在金融领域的基础设施方面,也有赖于互联网技科技的推进,比如房产信息化等等。 据11月末数据统计,懒财网用户将近170万,管理总金额近200亿人民币,平均每1位用户持有资产项目多达30余份。这样的基数下,用户之间高频的债权交易,对数据处理量和速度提出了极高要求——目前懒财网系统中平均每1笔资金进出交易次数26次,每1份资产平均历经交易4380次,系统每分钟处理资金交易次数达千次。 这套“按秒计算”标准不仅对应于利息,更对应于懒财网整套系统——系统中每一笔资金存储、交易、对账、计息等等都必须达到这个精度,从而真正阻截用户资金一分一毫的外流。 2、“随存随取,按秒计息”背后的秘密 此次论坛以“普惠、合规、创新——新金融二次探路”为主题,邀请到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伍旭川先生、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业务部主管郑晓东先生、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赵文胜女士、以及银行、征信领域代表专家进行了“干货十足”的主题演讲。 用技术抵达合规,但不满足于合规 但这并非意味着毛细血管就不重要,两者其实缺一不可,尤其是在普惠金融领域,无论是个人信贷、个人理财,还是其他小微类金融服务。新金融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解决着一个又一个与用户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打通着一个又一个资金与资产的细微环节。 在这一层公平之上,接着是一套高效、高精准的自动化债权交易系统,允许用户间迅速发起与完成债权交易。以此基础按照用户持有资产的“秒数”计算利息,当其将资产卖给其他人时,利息从下一秒也即归属他人。 另一方面,要将收益变化拆分到秒,意味着要搭建一套高精度的资金计算标准,将位数细至“分”后6位。(这样每一位用户都能直观地看到收益比上一秒多出了0.000001) 相信在未来,通过科技不断发展与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金融生态将得到更好的连接与贯通。 正如伍旭川先生在大会演讲中提到,“金融科技,要把发展和稳定的问题,风险和监管的问题,高效与安全的问题,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必须牢牢记在心上,这样才会走的更远。” “在做到这点之后,我们又在思考另一个有意思的点,那就是当时市面上大部分理财产品都是按日结息,会不会出现这样一种‘极端’情况——用户晚上11点将资产购入,过了凌晨便挂牌卖出来。这样赚取1天的利差,对其他用户而言是否不太公平?于是我们便将利息的计算方式从日精细到了秒。这样一来,每一位用户投入的时间价值,都能相对应转换成他应得的经济价值。” 新金融与传统金融通力配合,更好地打通大经济循环 [责任编辑:胡菁菁] 在谈到未来5-10年内金融生态的图景时,陶伟杰也提出了独到的观点:“与其说互联网科技颠覆金融,不如说是新金融与传统金融通力配合,打通整个经济大循环。” “懒财网的产品实践逻辑,并非是去‘做’一个活期理财产品,而是在合法的金融逻辑与法律逻辑之内,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用户之间精准快捷的债权交易,满足流动性需求,达到类活期的体验。” 首先,懒财网需要通过用户已经发生的行为,为每个用户建立不同的资金流动性模型,并其配置流动性最般配的资产,从而保证每个人的收益都能达到其流动性下的最优,也保护到其他用户的收益公平。 |
- 上一篇:让买房变得轻松有趣一些
- 下一篇:厚行金融永续创新 获2016第一财经金砖论坛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