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1月2日电(梁鸿儒)上周,美联储利率决议公布维持利率不变,但是暗示可能在12月会将加息提上议事日程,提振了市场关于联储在年内升息的预期,业内表示此举意味着美国及世界经济已经走出危机后的下降通道,同时也意味着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将会迎来再出发的新机遇。 在全球金融市场风云诡谲的背景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和第二大经济体,在新常态下,中国的产业如何转型升级,新金融如何服务新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将会塑造怎样的商业未来?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11月1日,在2015金砖论坛暨第四届全球房地产金融峰会上,众多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代表给出自己的看法。 针对人民币国际化和美联储加息这两个话题,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全球的金融平衡中,大经济体金融平衡以及央行政策指向非常重要。连平认为,美联储加息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过程。从美联储说要加息开始,对全球经济影响已经开始,2016年以后的两三年是中国资本加快流出并持续存在的过程。 不过,连平认为不用太过于担忧,资本流出整体可控。他进一步解释说,可控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经济基本面还好,未来GDP可能在6.5%-7.5%区间运行;二是中国财政状况较好,金融体系运行、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外债规模非常小。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同意连平观点并补充说,“加息是否会导致人民币或者其他新兴国家资本大量向美国集聚,本身并不完全取决于美元加息的时间和加息的幅度,它同时也取决于新兴国家本身经济的状况。比如说经济的稳定性;是否由于大宗商品大幅度下行导致国内资本回报率大幅度下降;中国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和大家对改革开放的预期等等。” 她认为“经济增长快慢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增长的质量。” 她表示,未来五年中国宏观经济会一直处于转型中。大部分国家经济结构转型都引致GDP增速的下滑。下行幅度和当时的国际经济环境及本国的产业结构相关。既然就业压力不大,那么增长速度也就不一定要7%了。“即便GDP到了6.5%也是比较乐观的增长速度。” 国金证券研究所研究总监曹燕萍则表示,加息不管是在12月或者是不是推迟已经不是特别重要,关键还是在于两个国家自身经济的基本面的走向。归根结底还是要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放在全球来看是否具备吸引力,中国能否通过改革和经济转型把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状态,“如果6%左右GDP增速能够维持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我认为放在全球来看是还可以的回报率。” 而企业代表则认为,在金融深改的大时代中,无论经济指数向上攀走还是下行滑落,无论美元区与欧元区出现停滞或上涨,中国经济昂扬阔步的向上趋势却显得依然坚挺。在新常态下,企业加快创新,积极拥抱互联网或显得尤为重要。 在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秦朔朋友圈发起人秦朔表示,中国的传统消费模式,传统的工业模式,传统的资源配置模式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早已不适用于当下。在秦朔看来,移动互联网代替传统的传播方式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从互联网金融方面给出自己的观点:“我觉得互联网金融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把非标准的东西,不明确的东西标准化、明确化,这就是互联网金融关键的地方。”他表示,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普惠金融赋予很多人以机会,尝试更多的创新或者融资模式。他认为,互联网金融跟整个不动产合作的机会跟发展的机会,未来几年将相当大。 长汇财富董事长张占波表示,过去中国是依靠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而现在这两者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在趋缓。“新常态”要靠创业、创新、消费来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而且要长期这样下去。 红星美凯龙董事长车建新也认为,新常态下企业首先要创新,而“互联网+是创新的基础”;其次,新常态下要更加精细化,目前国内人工成本高了,但产品还是比较粗糙,企业练好内功尤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