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国居民购房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房地产金融的支持一方面加速了房改进程,促进了商品房销售;另一方面也加快了商品房建设,搞活了房地产市场;同时也引导了居民消费,使居民的住房水平大大提高;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综上,目前必须为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打造良好的金融环境。要在适度提供银行信贷的基础上,不断促进房地产金融产品创新,积极推动多元化的房地产融资。逐步健全和完善房地产金融相关法律法规,拓宽房地产融资渠道,鼓励公共基金、保险资金、民间资本、外资的参与,探索建立政策性的金融机构。相信,在良好的房地产金融环境下,房地产金融与房地产市场会实现良好互动,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会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法制晚报讯 近日,新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要“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调整完善住房、土地、财税、金融等方面政策,共同构建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确实,由于房地产业需要资金量巨大,房地产业与房地产金融是天然的合作伙伴,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是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原标题:房地产呼唤良好的金融环境) 至今“要买房,找建行”的声音仍不绝于耳。住房贷款使众多的家庭圆了自己的住房梦。从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开始,从房地产业诞生那天起,房地产信贷就一直是我国房地产业资金的主要来源,房地产信贷占我国金融市场信贷总量的半壁江山,其中个人住房信贷又占房地产信贷的50%以上。然而,目前在贷款从紧的环境下,房地产业的发展举步维艰。房价不断走高,往往被人怀疑有房地产泡沫的风险,而金融过度支持则是罪魁祸首。不错,房地产金融与金融风险总是相伴而行,不论是日本的金融危机还是美国的次贷危机也都与房地产信贷的风险紧密相连,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赵秀池教授 房地产金融是房地产市场的调节器。通过金融的介入,可以影响房地产的需求与供给,从而实现供求平衡,稳定房价,使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以住房市场为例,当住房价格不断上涨,住房供不应求时,可以采取金融手段达到增加供给、限制需求的目的;当住房供过于求,价格下降时,则反向操作。而目前,不论是对开发商,还是对消费者而言,都是一种从紧的政策,这种做法是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的。 目前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房地产是城市基础设施、社会设施、商业、工业等的重要载体,因此,房地产业要更好地为城市建设服务,就更需要金融的支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各地城市发展也是有差异的,房地产金融政策也应该根据不同城市采取不同的政策。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对于一线城市来讲,住房需求还在不断增加,住房市场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因此,应该加大对开发商的贷款支持,包括增加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降低贷款利率等手段的运用,同时减少对购房人的贷款支持;对于住房市场已经出现供过于求情况的三四线城市则应该减少对开发商的贷款发放,增加对购房人的贷款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