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能力下设银行融资额、债券发债额、证券市场融资额三个指标。
宏观指数:上海第一,北京第二 上海也有优势,比如2015年上海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额超过了北京,达到5000多亿元,为全国第一。其证券市场融资额也和北京基本相当。但是对于其他大部分城市而言,除了深圳以外,其他城市与京沪差距较大。 金融机构实力指数:北京第一 也有区域性中心城市正在快速赶上,比如重庆的金融业从业人数、金融业增加值都比较高。这表明重庆的金融业发展在部分指标上已经超过了一线城市。另外重庆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为1410亿元,与广州的1628亿元比较接近,成都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也到了1254亿元。 金融机构实力指数,采用金融机构注册规模、金融业增加值、金融业从业人员、证券交易量、融资额、金融机构本外币新增存款额6个指标,均采用规模数据。 测算结果是,北京的融资能力指数为全国第一。上海和深圳的融资能力分别为第二第三名。广州、天津、南京为第四名到第六名。北京融资能力最强,与全国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国有银行注册在北京有关。另外北京央企多,发债额度大,这都使得北京融资能力占据优势。 如果测算金融业增加值、金融业从业人数、证券交易量,也是京、沪、深三地比重大。比如在从业人员和金融业增加值来看,很多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只有京沪的1/10左右。 上海在金融机构实力方面与北京有差距,但是部分指标突出,比如2015年金融机构存款增加额已经超过了北京。 2016年城市金融竞争力宏观指数,设定投资和使用外资额、GDP、社会消费品消费额、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指标进行测算。 从融资额、金融机构新增存款指数来看,都出现北京一地独大的情况,这与全国性金融机构总部大多在北京有关。另外世界500强的央企注册地大部分都在北京,其融资和存款规模全国第一也不难理解。 融资能力指数:北京第一上海第二 测算结果显示,上海宏观指数位居全国城市第一,原因在于上海GDP总量、进出口额、财政收入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排名第一,这反映出上海作为经济中心、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北、上、深的宏观指数处于绝对的优势。天津、广州、青岛位列其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