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晚9点多,北京海淀区林萃路“钉子户”被拆。房主徐景明称,他们当日拿到拆迁补偿款,随后搬到出租房,称补偿款保密。现场施工人员称,他们将抓紧施工,道路有望春节前打通。 新闻来源:河北青年报 就是这个“钉子户”,“扎”在路上4年,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现在终于搬出了,很多人为之高兴——这条路的交通从此顺畅了,可是否会有同批拆迁户也算起了小账:自己比老徐“吃亏”了多少? 这种复杂心理,归根到底源于一点:拆迁补偿不透明。 有人说,大部分“钉子户”就是被培训出来的不无道理,拆迁政策不能一视同仁,拆迁补偿不公开透明,拆迁账目不阳光下摊晒,从负责人到具体办事人,人人手中掌握一定的弹性,谁顽固一点就多得一点,这种先严后宽、惩顺奖顽的暗箱补偿机制,某种程度上造就了“钉子户”。 绝大多数百姓是通情达理的,他们是支持城市建设和地方发展的,只要补偿到位,拆迁让房也没什么,关键是他们无法接受“闹赢效应”——越闹越赢。目前,新拆迁条例呼之欲出,其中关于“阳光拆迁”、“公开补偿”的声音最响。笔者以为,“阳光补偿”正是化解“钉子户”、激发民众支持建设的不二选择,应放在优先的位置得到落实。 拆迁补偿不该云遮雾绕。相反,所有拆迁账目应接受审计,公开出来接受民众挑剔。 林萃路“钉子户”徐景明最终到底补偿了多少钱,老徐本人有权保密,但负责拆迁的公司及协助拆迁的政府部门不能缄口,必须给先前拆迁的那些百姓一个交待:最终到底给了老徐多少钱,有没有落实早签早得益、先搬先补偿的政策;相比之下,那些支持城市建设,早拆迁的有没有吃亏? |
- 上一篇:楼市:机会与风险并存
- 下一篇:评论:调控楼市 成败关键在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