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新国十条”为核心的一系列房地产调控组合拳出台后,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变化:成交量萎缩,市场观望情绪增加,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或明或暗的打折优惠重出江湖。但这不意味着房价就此平稳。如果此次调控韧性不够,时间不够长的话,房价就会可能重蹈过去的覆辙,“越调越高”。 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房地产开发商持有的资金量成为其应对调控的重要手段。分析地产上市公司公布的一季度报告就会发现,短期内开发商的资金状况均较为乐观,基本“不差钱”,国内大开发商目前还没有套现的急迫性。2009年我国房地产销售额高达4.4万亿元,同比增长75.5%,其中,商品住宅的销售额增幅更是高达80%;全国商品住宅的销售均价上涨25%。这给地产开发商储备了充分的“粮草”,积蓄了力量。 宽松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大量信贷资金流入楼市。2009年房地产业财务账上的“本年资金来源小计”是5.71万亿元,增长44.2%,增幅创了自1998年以来的历史新高。其中,来自国内银行的贷款增长了48.5%。今年虽然贷款规模有所减小,但与2007年底月均3740亿元的规模相比,今年年底前的月均新增贷款额为5440亿元,规模还是偏大。三是地产开发商通过股权、信托、私募等多种方式不断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圈了不少资金;再加上不少开发商在前期囤积了不少土地和楼盘,今年不会急于拿地,就更没有资金之忧了。 就调控措施本身来看,也容易给房价唱多者留下希望。如果楼市调控组合拳没有旗帜鲜明地提出以“降低房价”、实现“居者有其屋”为调控政策目标,“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目标难以彻底打消市场投机意愿。 此外,此次楼市调控组合拳中使用了很多暂时性的或带有行政命令式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持续到什么时候,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国内各个地方在制订具体细则时有很大的差别,如深圳市出台的楼市调控细则与北京市相比,调控力度要温和不少。不同地方和城市的政策不协调和不同步,可能对冲掉政策实施效果,出现“一线城市房价降而二线或小城市房价涨”的局面。 最后,近期国际经济形势不乐观,希腊债务危机余波未了,葡萄牙、西班牙又连拉警报。而且进入5月份后,全球市场除了黄金、美元和日元上涨之外,股票、大宗商品、石油都无一例外的呈现暴跌态势,全球都被笼罩在金融市场可能出现二次探底的阴霾中。与第一季度的高速增长相比,今后我国经济存在降温的趋势,一旦固定资产投资因为房地产低迷而出现快速下跌,外部需求亦因为国际环境恶劣再次萎缩,那么,接下来再出台更为严厉的调控政策就基本不可能了,目前的政策甚至存在反转的可能。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此次楼市调控组合拳虽然措施极为严厉,但就其效果而言,关键在于各地执行的力度和政策实施的韧性。调控组合拳不但出手要准,要有力度,还需要连续作战、持之以恒,不能中途而废或左右摇摆。 【作者:刘满平 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李丽娜(实习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