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搅动金融风险 小心灰犀牛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7-08-02 11:36
给据邮件跟踪查询系统 我爱你再见 吉他谱 我的妈妈叫黄淑珍 我的妈咪不简单 我的野蛮王子国语版 我们结婚了20101002 我们结婚了20110312 我们结婚了20110430 我们小区艺体能130716

  在日前召开的第五届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公开警示“我国经济过度金融化的倾向”:在社会上出现一哄而起泛金融的现象,各类新、类金融等金融机构遍地开花,金融全面泛金融的倾向。

  “这么多年下来,我们的杠杆率实在太高了,特别是企业的杠杆,国企的杠杆率太高了,金融资源里面无法有效地配制,始终在僵尸企业里面呆着,你能怎么办?”牛犁说。

  离危险还有多远?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宏观报告称,债务率上升速度过快会使得负债主体的偿债负担显著加大,不仅会抑制消费与投资需求的扩张,更会加大经济危机爆发的概率。

  危险的苗头已经隐现。今年,辉山乳业、珠海中富、齐星集团纷纷曝出债务违约事件,辽宁、黑龙江、广东、河北、河南的11家城投平台日前被评级机构给予负面评级。

  “总体而言,中国高债务风险未得到有效缓解,债务率攀升速度过快。从已有研究得到的结论来看,债务率上升速度的快慢往往是影响经济运行的核心要素。”上述报告称。

  更让人关心的是,灰犀牛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野村证券通过总结以往金融危机的共同特征提出了著名的“5-30”规则,即一个国家如果5年之内债务率上升幅度在30%以上,那么其发生危机的概率会大大提高。2012-2016年间,中国债务率上升幅度已经高达75.9%。

  “虽然中国的高储蓄率以及负债主体是地方政府和国企等特征,使得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小,但是债务率的快速上升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会越来越明显。”人民大学宏观研究团队称。

  牛犁也认为,有些因素慢慢从量变到质变,可能会演变成灰犀牛,但不能把现在的潜在的风险因素说成是灰犀牛,除非像美国次贷危机一样发生了才能说是灰犀牛。

  “我们距离灰犀牛还有一段安全的距离。”天风宏观解释说:中国现在的房贷收入比相比美国爆发危机时的水平,还处于相对安全的区间,这给了我们平稳跨越债务周期的空间。

  中国应对方案

  在灰犀牛奔跑起来之前,关键的是如何筑起安全墙。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

  李子彬建议,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和宏观调控,责令各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的存量结构。

  “一是要全国房地产开发资金,到位的资金来源中企业自有资金不能够低于30%;二是规范地方政府的借贷行为,专门设一个管理政府债务、制订专门的法律或者由全国人大授权的机构来贷款,强制地方政府制订偿还地方债的计划和指标。”李子彬说。

  事实上, 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便首次明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着力防控资产泡沫”,将金融稳定的重要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今年以来,金融去杠杆成为了维护金融稳定的核心举措,也是宏观政策的主要发力点。一方面,货币政策由“稳健”调整为“稳健中性”,通过适度收紧流动性,提高货币市场的利率中枢,抬升金融机构的负债成本从而压缩资金的套利空间;另一方面,宏观审慎管理的力度有所强化,特别是一季度正式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的监控范围,着重限制银行表外业务的无序扩张。

  财新智库董事总经理钟正生注意到,这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有一个提法和以往不同,就是“经济去杠杆”取代了“金融去杠杆”。他分析称,有一段时间说金融去杠杆,所谓金融去杠杆只是一个表面,经济实体去杠杆才是根本。

  而经济去杠杆的重点则聚焦在了国企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

  据财政部统计,截至2016年10月底,我国国有企业负债总额为86.46万亿元。金融危机后企业部门杠杆率的攀升主要受国企拉动,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由2008年的57.4%逐渐攀升至2016年的61.3%,而同期私营企业杠杆率从57%震荡下行至51.9%。

  “会议透露出来的信号表明,对国企的治理即将上升到新的台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认为。

  此外,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还提出“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严格规范金融市场 交易行为”、“规范金融综合经营和产融结合”和“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等具体要求。

  牛犁对记者说,不能说潜在的灰犀牛必然会成为灰犀牛,中央提这个概念,是让做好相关的应对措施,做好预案。

  未雨绸缪。

  华夏时报 记者 陈岩鹏 北京报道

共2页 上一页  [1] [2] 

房地产企业普遍转型绿色发展 政府扶持是关键

楼市调控已经进入长效机制 房地产资金大考渐行渐近

优家购助力浙江房地产商,开启整装交付新时代

为什么房地产在中国如此发达?潘石屹:DNA根深蒂固

路劲基建房地产规模增长困局难破 销售额仍未突破200亿大关

搜索更多: 房地产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