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晓忠 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柴子依) 同时,当前中国独特的投资—出口式经济增长模式和收入分配制度,使国民收入更多地向政府与资方倾斜;这些拥有更多收入资源的群体倾向于追求风险投资收益。这使得货币超发体现为资产价格上涨而非通胀,即在经济增长、汇率稳定下,收入的过度集中使国内购买力集中在资产市场,而非商品零售市场。 然而,购房者最终做出购房选择,并非仅受开发商雇人排队所影响,其购买抉择更取决于其对现有房价的可承受能力。彻夜排队购房本身,凸显出当前楼市已完全被从众心理和财富效应所支配。这意味着目前市场并不缺乏需求,且购买需求的强弱取决于当期房价能否为购房者提供赚钱效应。
最近广州楼市一改供需双方数月来的僵持,出现了购房者彻夜排队的旺市景观。这似乎在昭示今年的金九银十并非虚言。 楼市何以吸引各类资金争相逐鹿?首先根源于投资压抑。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未能获得有效突破,导致生产效率提高有限,同时,国际产业转移和国际贸易为中国带来的技术溢出增长放缓,也使生产效率增速减缓。生产效率增速减缓加之产能过剩导致诸多行业投资空间有限,使得投资实业所带来的投资收益有限,从而出现了实业投资压抑。房地产借助房价上涨的自我实现预期可以获得比实业投资更高的名义收益率。当前不论是私人产业资本转投房地产行业,还是去年以来国企频繁地制造新地王,都凸显出了投资压抑。而房产收益之于实业投资的较高收益率,无疑吸引更多金融资源涌入房地产领域,助长了房产投资的财富效应。 基于理性的观察者似乎不愿意认同目前的楼市回暖。毕竟,目前房价已高处不胜寒,楼市信息杂乱甚至不乏信息打架现象,而盛传楼市调控将加码也不支持楼市回暖。不过,在“眼见为实”的彻夜排队购房现象面前,这一切都被打碎了。 因此,过多经济金融资源过度集中于房市,必然导致房价飞涨。而要从根本上遏制当前房市之怪诞局面,需要的是包括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在内的整个经济体制的系统性改革和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另外,当前通胀的持续走高与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居民银行储蓄的收益折算,如8月份3.5%的官方通胀率与2.21%的一年期储蓄利率,使居民储蓄负收益扩大。这策动储蓄者开始倾向于用购置房产替代银行储蓄,以追求风险收益。 部分城市再现彻夜排队购房的人为营造痕迹明显。如广州,起初诸多开发商普遍采取开盘前报高价、开盘后实行定价折扣。导致彻夜排队的不是开盘前的高报价,而是开盘后的定价折扣;否则若开盘高报价能吸引购房者彻夜排队等候开盘认购,那么开发商无需开盘后大派定价折扣。显然,彻夜排队购房与开发商雇人排队脱离不了干系。因此,对于雇人排队制造虚假楼市信息的开发商,监管层应采取辩方举证让开发商自证清白,那些无法自证清白者应诉诸法律加以惩罚。毕竟,开发商这种置市场正义于不顾的行为,干扰了市场的定价甚至破坏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楼市回暖是真实的,但却映射出楼市业已蜕变成了地道的投资型市场。而在投资主导下,房市对经济金融资源的虹吸效应决定房价自我上涨预期能否实现,而房价上涨给投资者带来的财富效应将强化经济金融资源的涌入。因此,不论是广受质疑的空置率,还是高房价收入比、低收入偿债比等,在房价上涨的自我实现预期下,都变得不再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