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吃饭很重要,未雨绸缪也很重要,快人一步非常重要,只要不犯法,只要这个不花钱,只要对结果有好处的事情,鼓励大家都去做,先下手为强,快人一步。 杨忠:对,在中海服务了10年时间,另外在中惠熙元也做了6年多,在奥园也做了6年多,在奥园负责整个运营。 今天在座的都是开发商和金融伙伴,我建议两个事情,第一,售楼处是一个场景的入口,但是从售楼处进来并没有结束,所以有机会,各位把我们的社区拿100平米做一个物业的租售中心,如果你没有工具没关系,我们给你提供工具。第二,只要是能够为用户提高效率,提高价值的事情,我们都应该鼓励去尝试。 在我父辈那一代是计划经济,产能是一切的指标,它只做产能,一切都以计划为目标,后来到了9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就有了市场经济,它是以供需为目标、以市场为目标,虽然我们有很多调控去影响它。但是到了今天,这一切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是以社群为目标,因为整个世界的变化,因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质变。所以到今天为止,我们的房地产营销因为互联网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发现金融和互联网变成了社群经济之下房地产的必由之路。中原做这件事还是比较简单和质朴的,首先我们会盘活我们自己的资源,我们有五六万个在职的经纪人,他们背后活跃着五六十万个他的社群经纪人,在他每天的工作日程当中,如果以年度算,每年会有500万左右的客户群体进入到这个平台。反过来讲,我们在线上如何跟线下进行一个合理的打通?把线下的资源和线上的入口进行一个很好的匹配,这个其实是未来一门很大的生意。我觉得现在在台上的各位很可能代表了房地产发展的未来,而不是以前我们看到的很多top50、top100的开发商,我觉得坐在台上的我们才是房地产的未来。我明天也会讲到一些我们具体的玩法,也会跟大家做一些交流。 讨论嘉宾:美林基业集团副总裁兼营销中心总经理吴兵先生;智安天使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杨忠先生;好屋CEO陈兴女士;盛世神州基金首席执行官李万明先生;浦赢资本管理集团创始合伙人、总裁丁亚明先生;鼎信长城创始合伙人、执行总裁王健飞先生;星汉资本创始合伙人惠峰先生;中原好房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倪晓波先生 韩世同:最后请星汉资本的惠总谈一谈互联网金融对地产的推动。 惠锋:我们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TMT投资银行,主要是做房地产的,我在房地产股权领域有一些经验,我们在2008年的时候,股权投资过一家西部的房地产公司,这家房地产公司实现A股买壳上市,我们做的不是对项目的股权投资,而是对整个房地产集团公司的股权投资,有点像PE。后面我们转到VC和TMT的投行,我们过去投资的很多客户都是跟房地产相关的,有互联网家装的,有长租公寓的,我们最近还在做一个跟按揭相关的。去年上半年有一波互联网泡沫,很多O2O的模式受到大家的质疑。 第二,互联网+还要加在一个开放的心态上。要有一个价值增值的心态,只要是能为项目带来增值,我为什么不去做?要有一个开放合作的心态,只要能为带来各方共赢的事情,我就可以去做。同样在我们的项目进行股权投资的时候,我们可以和开发商一起去交保证金、交土地款,这都是共赢合作。刚才主持人也介绍了,我是鼎信长城的董事合伙们,我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我们和金茂有一个联合的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在3月底会做一个大的发布,在这个平台里面我也担任执行总裁的角色,在这个平台上,我们也是开放地做一些股权的合作,包括以我们这个平台为主的并购的业务。 但是也有一些其他的企业有不同的做法,比如说有的企业是以街景地图为营销载体来做的,还有一些企业是以搜索推广来切入的,渠道很多,只要我们按照一个好的模式去做,最后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最后能为房地产的营销带来实效。 丁亚明:说到资本,在座的有盛世神州的李总,还有鼎信长城的王总,我们原来就是地产界的人士,而且我们都跟复地集团有点缘分,复地现在还是盛世神州的股东之一,我们都是复地的老同事,确实复地为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第一,我觉得地产互联网营销是势在必行的。今天中国谈得比较多的是产能过剩,房地产的去库存就是一种产能过剩,这个库存是怎么产生的呢?今天上午有很多专家都有解读,从我们的角度理解,这是一个越来越大的市场,它本身就应该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这样的话才容易产生一种创新,才能提高劳动生产力,才是更有生命力的财富。如果房地产在创新工作中进行得越深入,对房地产行业整体都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房地产创新从这个角度就是势在必行,这是第一点。 这样就涉及到第三点,有这样的必然趋势,找到这样的路口,应该怎么做?前面李总的演讲中提到,中国很多企业家往往知道路在哪儿,但是总是原地踏步,或者用一句话说,互联网的创新不仅仅是一个姿态,而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实践。有这样的一个认识,往前去走,按照互联网的基本的路径图,其实是很清晰的,以实际的需求为切入点,然后做一个合适的产品,然后整合渠道资源,整合商业模式,那就走下去了,如果再往细一点说,你可以走到这个行业的生态圈里面去。具体怎么做,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方法,比如说我们智安科技选择的是一个全网营销的推广模式,我们在房地产推广上想办法。最早根据大数据分析,给客户进行画像,找到我们的目标客户,然后根据房地产的特质,整合渠道,对它进行一种创意的设计,然后根据客户的意识的输出,对他进行拦截,对意向客户精准营销。 韩世同:非常难得,你们几位都是从复地出来,从开发商转享尽荣,又反过来为房地产服务,杨总从房地产出来走向了互联网营销,觉得非常好。当然刚刚您还是注重在前端的服务,这是非常好的。下面我们请盛世神州的李总谈谈您的看法和想法。 王健飞:前面几位都说得比较完备了,我就说两点,第一,互联网+在哪里+,前面几位说得很明确,可能营销是最好的突破口,我觉得营销可能也是唯一的突破口。我举一个小例子,一个是刚才李万明总提到的当代,它在做众筹的一些活动,我知道有几个开发商都在做,像金茂发了一个产品叫金茂宝,发了8000万,还有一个开发商叫众美,它搞了一个大产业圆,搞了一个主题园区,做了一个众筹的事情。众筹一方面是解决了营销的问题,更多的实际上是在两个层面,第一个是验证了市场,提前回款这个事并不是开发商最看重的,更多的是验证市场,看这个产品是否符合市场的胃口。另外一个也是给投资人树立信心。 这是我提到的两点,第一是互联网+加在什么地方,第二是谁来+。 倪晓波:我觉得我做这件事情完全属于被逼的,大家都了解中原,我其实是一个中介经纪公司的地产老兵,干了十几年的营销,中原也算是一个很传统的中介企业,包括您说的我们没有上市,互联网的工具我们也没有怎么用。现在做这个事情的原因在于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两年前我都不知道我会做这样的事情。就今天这样一个主题,我谈一些我的观点。去库存在我看来,它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去库存不是今天才出现的,不是狭义地把房子卖掉,我觉得更大的问题,更长期会出现在地产领域的问题是广义的去库存,就是去弱的产能,去不能满足于这个时代发展的产能,这个产能还很巨大,它不是短期就能去掉的。现在大家看到剩下的库存量,刚才陈兴总有一张图表,其实看上去已经消肿很多了,在前两年这个图更可怕,但是这个重点的问题是有很多的弱产能要去掉。 吴兵:互联网金融是我没有深入思考和关注的方面,我简单谈一下,在很多郊区的大盘,特别是旅游地产和三四线城市里面,它未来发展要解决的就是产权、使用权和经营权的问题,这三个问题在很多的行业,特别是在汽车行业里面已经做得很好了,有各种的平台,已经很成熟了。我觉得在房地产金融领域,特别是金融机构,在未来参与到旅游地产方面,如何使它的产权、使用权和经营权分离,然后参与到里面,也符合我们国家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导。曾经我在一个电台节目里分享到,在欧美很多地方都有一个间隔年的说法,在中国还没有出现,这个间隔年是大量的年轻人毕业以后在工作之前,他有一年的时间不寻找工作,他去接触社会。现在这个风气在中国也慢慢兴起,他们在间隔年不一定是在都市,他们会去到郊区或者农村体验一下社会,我觉得房地产利用间隔年的兴起,对产品进行一些新的设计,对它的产权、使用权都一些新的考虑。我觉得房地产金融往这些方面关注是一个很大的方向。 韩世同:谢谢杨忠先生为我们介绍了比较好的利用互联网营销的模式,当然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找他。 从互联网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对大的房地产行业的影响还是有很多正面的作用。我们自己也投资了一家互联网理财的平台,它的单笔销售金额是300万以上,它90%的客户都是来自于互联网。它其中很大一部分成交的客户都是没见过面的,这个数据我当时看了也挺吃惊的。从金融的角度,我们跟全国5大互联网公司的战略投资部门接触也比较多,从金融投资的角度来讲,我建议房地产从业者和互联网的从业者,应该心态更开放。我们现在看到几大互联网公司的战略投资部门其实是很开放的,他们在无论是O2O,还是线下的部分,他们是抱着很开放的心态做布局和投资。反过来看房地产的这些从业者们是不是也能更开放,在股权的方面互相交叉的探讨相关的可能性。比如说互联网公司有没有可能跟房地产公司有些股权的合作,或者说房地产公司有没有可能投一些互联网的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