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超:经济去杠杆接棒金融去杠杆 债牛正回归!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8-02-28 11:56
91 pron free videos 3d高清电视棒 盐城杀人 昆明三对夫妻混战 凯特 戴琳斯艳照 永丰招聘网 金坛城西小学 吉安新闻

摘要

总结来看,目前中国经济主体的各种融资中,企业融资已经大幅萎缩,政府融资明显受控,而狂飙猛进的居民融资也是强弩之末,这也就意味着18年的实体融资需求将大幅下降,与之相应利率也将步入下行拐点期,当前的债市具有巨大的配置价值!

  摘要

  债市驱动因素生变?

  12年之前债市双轮驱动。12年之前,我国债市基本是“和基建等实体经济的融资,所以非标受限后,基建和地产投资再度下滑,融资需求大幅萎缩。体现在社融增速由13年4月最高的24%,大幅下降至14年4月的17%,其中表外融资(信托和委托贷款)的增量,从14年开始大幅减少。而随着经济基本面的下滑和融资需求的萎缩,利率也重新进入下行通道,债券市场从14年开始进入了长达3年的牛市。

  在13年去杠杆的过程中,利率整体呈现“短升长降”。短期来看,金融去杠杆导致债市大跌,“双轮驱动”暂时失效。但长期来看,随着经济去杠杆的开启,融资需求回落带来利率长期下行,债市重回基本面驱动的逻辑。因此可以看出,债市的“双轮驱动”并非完全失效,只是受到了金融周期的扰动,短期会由于金融监管等因素导致债市调整,但长期依然回归基本面驱动的模式中。

  3。 16年:同业业务与居民加杠杆

  3.1 同业业务兴起,金融加杠杆迅猛

  从15年开始,以同业存单为代表的同业业务逐渐兴起,为金融机构加杠杆提供了便捷的渠道。首先,由于人民币贬值带来外汇占款流失,同时以表外理财为代表的大资管行业迅猛发展,对银行存款形成较强的替代作用,导致银行存款增速下滑,需要主动负债来弥补缺口。

  其次,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同业存单等货币市场融资工具大行其道,发行限制宽松,中小行可以通过发行存单来主动补充负债,导致负债端大幅扩张。与此同时,资产端利率不断下降,银行通过配置高收益资产赚取息差的策略难以实现,只能依靠不断加杠杆扩规模,导致资产端的规模也迅猛增长。14年之后,商业银行的资产增速不断上升,尤其是中小行,资产同比增速始终保持在20%以上,最高接近30%。

  3.2 金融加杠杆的背后是居民加杠杆

  金融加杠杆导致了银行资产端的大幅扩张,那么银行资金背后流向何处?答案还是房地产市场!首先,大量的债券、非标、同业资产等背后对接的都是房地产项目的融资,因此银行资金很多变相流向了房地产市场;更为重要的是,16年以来,银行新增信贷中居民中长贷的占比不断攀升,在16年新增的12.7万亿的银行表内贷款中,有45%是居民中长期贷款。如果算上住房公积金贷款,居民部门负债16年增加了7.1万亿,17年上半年增加了4万亿,同比多增近7000亿。

  因此,金融加杠杆的背后是居民加杠杆。银行资产端大幅扩张后,将大量资金投放给居民部门加杠杆买房,导致地产泡沫不断膨胀,居民杠杆率飙升。目前我国居民部门债务(考虑公积金贷款)占GDP的比重已经突破了50%,而2007年这一比例还不足20%,加杠杆的速度可见一斑。

  3.3 金融去杠杆开启,债市再度下跌

  16年10月开始,央行货币政策逐渐收紧,金融去杠杆开启,其主要方式可以总结如下:1)控制基础货币,即公开市场投放“削峰填谷”,保持流动性稳定;2)抬高负债成本,主要通过缩短放长,拉长负债端久期,同时上调逆回购利率,缩窄利差,倒逼负债端去杠杆;3)正式确立宏观审慎考核(MPA)框架,对银行的信贷扩张、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等方面进行限制,本质上是规范银行资产的扩张速度,限制大行对中小行以及影子银行的资金支持,从源头上拆解套利链条,压缩金融杠杆。

  由于金融去杠杆压缩了金融机构的负债,导致投入债市的资金减少,同时货币市场的资金利率抬高,导致债市大幅下跌。从16年末到17年末,一年之内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超过120BP,从最低2.7%左右一度上行至接近4%。10年国开债收益率上行超过180BP,5年期AAA级企业债上行超过230BP。而与此同时,经济和通胀均保持稳定,因此在金融去杠杆的阶段,双轮驱动再次出现短期失效。

  进一步的,与13年相比,本次债券熊市维持的时间更长,原因何在?按照我们之前提出的去杠杆两阶段(先金融去杠杆,后经济去杠杆)的逻辑,我们认为,13年和16年的差异在于金融去杠杆进程的不同。在13年加杠杆的过程中,金融机构负债端绕道表外理财,资产端则直接对接非标资产,背后流向实体经济领域。在金融去杠杆的过程中,负债端的收缩也直接影响到了资产端,使实体经济融资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金融去杠杆很快过度到经济去杠杆,债熊经历了很短的时间便宣告结束。

  而15-16年的这轮加杠杆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同业套利现象:中小银行负债端发行同业存单,资产端配置同业理财、委外等赚取息差。而广义基金等非银机构拿着中小行的委外资金,通过加杠杆来超配债券、存单等。最后,大行凭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给予的低成本资金,通过出借资金、购买存单等方式,分享中小行和非银通过理财和委外获得的收益。

  在这一过程中,资金并非直接流向实体,而是经过在金融内部空转后再流向实体经济,因此同业套利和空转现象严重。在去杠杆过程中,也是首先拆解金融机构内部的杠杆,减少了内部空转、套利的资金,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较为滞后。因此16年以来,去杠杆的进程始终停留在金融去杠杆的阶段,利率虽然大幅上行,但基本面回落幅度较小,债熊持续时间较长。

  4。 展望未来:经济去杠杆,债牛正回归

  4.1 经济去杠杆接棒金融去杠杆

  从13年的经验来看,去杠杆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去金融市场的杠杆,金融监管趋严,货币政策边际收紧,资金利率上行导致债市短期下跌;第二步是去实体经济的杠杆,融资需求的回落将导致利率长期下行,债市将重新走牛。本轮债市调整何时出现转机?关键取决于去杠杆的进程。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