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风向、政策信号到底是如何转变的?“放了长线”的长租公寓真能“钓到大鱼”吗?租赁市场发展还将面临哪些挑战?让我们一道为“春天”把把脉。 上海200多家,深圳100多家……入场者的增多,撬动起长租公寓行业的变迁:存量物业价格被抬高,成本逐步上升;一些品牌受到热捧,另一些小型公寓却持续出现客源不足。“随着政策利好的释放、资金的进入、房企的转型,长租公寓在今年有点从匀速转向‘跳跃式’发展的意味。”杨现领提醒,在供给加快的同时,需求释放速度却很稳定,“未来应当保持均衡稳定的发展。” 一来,传统开发迎来了“天花板”。同样一块地,用于建房销售,周期短、融资易、回款快;用于自持出租,回款周期长、占压大量资金。“在市场高增长的‘黄金时代’,住宅开发销售更有利可图,房地产商更倾向于‘拿地、建房、回款、再拿地’。但现在新房市场规模已经遇到了‘天花板’,只要有微利、能持续,就是细水长流的好生意,租赁业务即属此类。”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说。
租购并举,短板在租。长期以来,我国住房租赁市场以个人出租为主,缺少规模化、市场化的机构租赁者。美国的住房租赁企业占据市场份额的比例高达30%,而我国的这一比例尚不足3%。 长租公寓要能长久,既取决于各个项目单体的经营情况,也受制于竞争格局、融资渠道、体制机制等外部环境的制约。 另一个大头是改造装修。既然要长租,房屋寿命就不能太短,设备也不能更换过勤。泊寓在改造装修时,参照了万科精装商品房的标准执行,即便能倚仗集团采购的便利,改造成本也不低,约在2000元/平方米左右。 谈盈利为时尚早 大约五年前,一些互联网创业者与地产中介开始将目光投向了长租公寓。随后,部分地产商也涉足这一领域。今年以来,房地产传统市场在调控之下企稳,租赁市场鼓励政策密集出台,让一些业界人士感叹,终于等到了长租公寓的春天! 总体而言,整个长租公寓市场仍处于前期投入期,谈盈利还为时尚早。“我们今年运营到了第六年,才在北京实现了微利,算上其他城市的话,从全国看还属于投入期。”北京自如公司总经理熊林表示,他们更加看重未来,“庞大的需求将产生万亿级的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