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大数据是基于平安集团30年的核心业务数据,覆盖超过8.8亿人群,超过7000万企业以及300多家合作伙伴。仅金融业务,目前平安集团就拥有超过8.8亿人信用信息,其中线上金融客户超过1.43亿,同时拥有400多家银行以及2000多家非银行机构数据;在医疗健康业务领域拥有1.8亿用户,其中包括257医保城市,4.2万多家诊所以及2000多家医院数据,此外还有汽车以及房产业务大量数据,真正实现1+N生态圈合作伙伴目标。 相比平安科技对自身核心业务的科技转型,其自身科技业务的发展也取得显著的成绩。 例如平安汽车生态圈,从三个维度,首先从车用户和客户的角度出发,平安集团投资汽车之家,实现线上线下的结合,目前汽车之家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第一位的车媒体平台,其DAU达到3200万,移动端流量同比增长28%。此外平安产险作为中国第二大车险公司,其市场份额占到21%,拥有5000万好车主用户。平安银行在车贷业务中的市场份额达到17%,车供应链金融市场份额达到15%,车主卡发卡1400万,拥有5000万银行互联网用户。 对于房产金融生态圈,正是基于房产行业整体利润率下降,驱使众多参与者有更强的改善意愿,催生出的以提高效率、改善体验的赋能型市场机会。 例如:2017年平安的专利累计申请数高达3,030项,较年初增长262.0%,涵盖人工智能、区块链、云、大数据和安全等多个技术领域。 平安金融科技公司的卓越发展,也体现了国际资本市场对平安的科技创新,及旗下科技业务的模式、增长潜力和价值的充分认可。 平安医保科技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好的科技驱动管理式医疗服务平台,已累计为超过200个城市和8亿人口提供医保、商保管理服务,商保自动化运营网络接入超2,000家医院,“城市一账通”APP上线超过26个城市。基于国内首创的疾病分组器Ping An Grouper,结合神经网络先进算法,医疗总支出预测准确率高达99.7%,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目前,平安医保科技已完成首次融资,融资规模为11.5亿美元,投后估值达88亿美元。 其次在车服务的角度,实现三大模块化服务功能即车交易、车生活与车金融。 据统计平安集团已经累计投入超500亿进行创新科技的研发。过去的十年,平安在努力利用科技推动主营业务发展的同时,积极将其拓展成为第三方科技服务的平台,并已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公司拥有科技研发人员超过两万名,大数据科学家超过500人,申请全球和国家各类专利量超3000项,多个领域的科技创新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2017年平安集团不仅提出了“金融+科技”的发展战略,在生态建设方面,也确定了“金融+生态”的发展模式。 就在2017年9月,美国著名创投研究机构CB Insights发布“全球独角兽公司榜单”,陆金所成为唯一一家入选该榜单前十的金融科技企业。作为平安在金融科技的重要孵化成果,陆金所也尽显母公司的开放精神:以“开放平台+开放市场”完成资产与资金的链接,其机构交易量已高达41670亿元。2017年,在财富管理、消费金融、机构间交易等重要业务领域,陆金所控股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末,资产管理规模达4,616.99亿元,较年初增长5.3%;管理贷款余额2,884.34亿元,较年初增长96.7%;首次实现全年整体盈利。 同期,平安银行全面推进智能化零售银行转型,实现净利润231.89亿元,同比增长2.6%;零售转型增长势头良好,零售业务营业收入占比44.1%(2016年:30.6%)、零售业务净利润占比67.6%(2016年:41.2%)。零售客户数同比增长33.4%至6,991万,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增长36.2%至10,867亿元,零售贷款增速达57.0%,企业贷款则下降8.5%。资产质量的逐步改善证明了零售转型奏效,不良贷款率及关注贷款率较年初分别下降0.04、0.41个百分点。 AI+脑也广泛用于智能认证、智能预测、智能风控以及智能服务,在金融业务领域,智能双录(KYV/KVF)已有23家客户,共调用1.6亿次,同时投保效率提升30倍,时间下降75%。在医疗业务领域,智能读卡(KVH)阅片时间从20分钟降低至10秒内,漏诊率由40%降低至2%。 其实早在2015年,当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BAT)为主的三大互联网巨头凭借数亿用户强势杀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时候,中国平安集团已经站在了金融新渠道的制高点。在当时平安集团的开放日活动上,其管理层就像外界表示,平安将打造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和在线医疗第一入口。经过平安集团几年的精心布局,在今天来看,其愿景已基本实现。 生态建设:孵化四家近百亿美元“独角兽”企业 原标题:如何用科技公司的标准看平安? 例如平安的金融生态圈,一端连接资金端,一端连接资产端,已然积聚了很大的能量。通过领先的互联网资产管理平台陆金所,不仅服务投资者、政府,也服务于金融机构和借款人。通过全球最大的金融科技云平台金融壹账通,整合金融科技前台、中台以及后台的销售渠道、智能产品、智能风控、智能服务以及五大金融科技,形成独特的智能银行云、智能保险云以及智能投资云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例如平安医疗健康生态圈,从两端切入,控制流量端和支付端,深入重点业务,发挥协同优势。如作为流量入口的线上健康管理入口“平安好医生”和线下健康管理入口“平安万家医疗”,以及支付端医保平台“平安医保”与商保(平安健康险、平安寿险以及平安养老险)两端控制,利用自身医疗科技以及医疗科技创新研究院对医院、诊所、医生、药店、体检中心以及其他医疗机构实现闭环的医疗生态圈。 首次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建立流感、手足口病预测模型,精度达90%以上。 在金融科技领域,众所周知,传统金融行业的发展依赖资本和人力的投入,且在业务开展前、中、后期均一体化经营,在客群结构、地域限制、风险能力、技术能力等方面都受到限制。平安集团正是看准传统金融行业发展的痛点,以此为基础成立金融科技公司,为大中小银行、大中小保险公司提供模块化服务,将平安自身的核心能力对外输出,这些能力既包含战略赋能、技术输出和服务输出等,从而提升这些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平安云,区别于其他做公有云服务的企业,平安云公家注重提供可靠、快捷以及安全的实施方案。例如一家银行要做两地三中心备份,要将系统搬过去很难实现,而利用云服务就可以实现150秒快速部署,同时两地团队也可以将20人每月降低至15分钟一个人。 在医疗科技领域,目前平安好医生以及医疗科技公司已经成为全球医疗健康互联网第一大入口,正积极对外开放,打造“一站式健康医疗服务平台”。这一平台对整个医疗健康行业充分开放,更加功效地连接医生、医院、用户、药厂、服务提供商,乃至健康医疗保险购买方等多方主体,如今平安好医生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医疗健康流量入口。 2011年成立的陆金所,作为领先的互联网资产管理平台,拥有卓越的金融DNA、技术和大数据能力,不仅服务投资者、政府也服务与金融机构和借款人。 如今平安要做领先的金融科技公司,希望通过科技创新来驱动自身金融、医疗等业务的不断创新,在提升传统金融业务的竞争力,同时向其他金融机构、医疗机构等输出模块化服务,提升效率,获得轻资产的收入来源。 责任编辑: 平安好医生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医疗健康生态系统,用科技让人类更健康。截至2017年末,平安好医生累计为超1.9亿用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平安好医生自有医疗团队888人,外部医生约2,100名。健康商城可为用户提供7*24小时的1小时药品快递服务,覆盖北上广深等全国14个城市。 例如在金融科技领域,平安集团个人业务利润贡献占比66.2%,提升0.8个百分点,新增客户中40.4%来自于集团互联网用户。 2015年成立的金融壹账通,是全球最大的金融科技云平台。通过整合金融科技前台、中台以及后台的销售渠道、智能产品、智能风控、智能服务以及五大金融科技,形成独特的智能银行云、智能保险云以及智能投资云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3月21日,中国平安发布了2017年全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平安整体业绩实现持续、强劲增长。平安集团实现净利润999.7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8.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890.88亿元,同比强劲增长42.8%,并首次引入营运利润指标,剔除短期波动影响后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营运利润947.08亿元,同比增长38.8%。 此外得益于持续构建多元化的核心金融产品线及互联网服务线,截至2017年末,平安集团互联网用户较年初大幅增长26.0%至4.36亿,用户在各互联网平台之间的迁徙量为8,123万人次,平均每个用户持有平安2.22项服务,较年初增长14.4%。同时,2017年月均活跃用户7,356万人,同比增长18.7%,用户活跃度逐步提升;全年累计高活跃用户占比24.2%,用户黏性持续增强。 最后在服务平台,整车厂覆盖90家新车电商云平台上线29家,实现32%线上化;经销商覆盖2.5万家,云平台上线3100家,实现12%线上化;二手车领域覆盖3.4万家商户,云平台上线5000家,实现15%线上化;而在零配件经销商覆盖4万家修理厂,1500家精选零售商。 区块链技术最重要的是如何应用在真实的场景中,例如资产交易、融资贷款、医疗健康以及房产交易等场景中,目前平安区块链技术可以支撑4万多个不同智能合同的产品,现在差不多有500多家金融机构在平安区块链平台上进行交易,今年就有8万多亿的交易量。 平安始终坚持以个人客户为中心,持续提升传统金融渠道和互联网渠道的服务能力。截至2017年末,平安集团个人客户数达1.66亿,较年初增长26.4%,新增客户数4,630万,同比增长20.5%,新增客户中有1,872万来自于集团互联网用户,在新增客户中占比40.4%。互联网渠道及传统渠道并重,已成为平安客户数量稳健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中国平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马明哲 此外在5大科技技术方面, 目前,平安生物识别技术中脸部识别准确率达到99.8%,声纹识别准确率也达到99%以上。截至目前,平安生物识别技术已经调用8亿多次,构建起200多种应用场景,例如金融场景、医疗场景、生活服务场景以及安防场景等,除了平安自身业务,还包括研究生考试、机场等场景。同样微表情的应用识别方面,目前可以实现54种复杂的微表情1秒钟识别,辅助大额贷款审批超过30万次。 用户数一直是科技公司的核心指标,平安集团年报披露:得益于个人客户数量的持续提升和对客户价值的深入挖掘,平安个人业务价值快速提升。截至2017年末,集团个人客户数较年初增长26.4%至1.66亿,客均合同数较年初提升5.0%至2.32个,客均利润同比提升14.2%至355.85元。同时,集团超过40.4%的新增客户来自于集团互联网用户,新增客户中包括1,872万互联网用户。 仅从年报也可以看出,2017年平安集团在其核心金融业务方面,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大增32.6%,内含价值营运回报率35.5%;产险市场份额提升1.3个百分点;银行零售业务净利润占比提升至67.6%。
如何用科技公司的标准看平安? 2018-03-22 09:15 来源:钛媒体APP 平安好医生 /医疗健康 /大数据
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