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序列:低估值大金融(银行/地产/券商/保险)→海外定价的基本金属、石油链等→具备加杠杆、扩产能逻辑的中游制造(基础化工、设备机械、材料包装)→盈利稳定性增强、具备利润释放潜力的上中游周期品(煤炭、钢铁等。 周期股逻辑已变:对盈利改善持续性的担忧,是2017年A股绝大部分周期股估值收缩的主要原因。随着投资者对盈利改善可持续(以及盈利波动率下降、分红率中枢抬升)的再认识,周期行业的估值框架将重塑(低PE也能买周期),供需稳态下,2018年周期股将迎来估值扩张。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简单一句话,即使涨了,回看A股其他板块,大金融地产依旧是估值最好匹配度最佳的。如果将视角对标海外,空间更大。 大金融是周期之母,吹响了大周期进攻的集结号。在重估大周期的背景下,估值最低的金融地产是大周期进攻品种而非所谓的避风港。 第一要回避流动性差的小市值成长股,中证500优于中证1000。前者市值中位数在200亿左右,后者股票市值中位数在70、80亿。 原标题:周末热议:一致在大金融地产,分歧在成长 最大的分歧自然是成长股,如果把大金融地产定义为“守正”,成长股则是“出奇”。“守正”已是共识,但“出奇”观点相悖。中信策略认为“出奇”是下策,天风证券则称“出奇”正当时,关键在于怎么挑? 广发策略“重估大周期”观点同样出彩。核心观点: 第二要回避此前连续依靠外延并购保持高增速的公司。天风证券的数据统计比较有意思,外延并购项目在业绩承诺期之内都能非常不错的完成目标,但只要承诺结束以后收购标的业绩全部下滑,无一例外。 三是目前机构低配金融股。基金17Q3季报重仓股中银行占比7.1%,较A股自由流通市值占比低配1.4个百分点,较沪深300自由流通市值占比低配10.1个百分点。重仓股中券商占比1.4%,较A股自由流通市值占比低配3.3个百分点,较沪深300自由流通市值占比低配8.7个百分点。重仓股中保险占比5.3%,较A股自由流通市值占比超配2.0个百分点,较沪深300自由流通市值占比低配2.0个百分点。 大环境是流动性、利率、监管等出现了边际好转。其次是性价比,17年年底天风证券发现中证500具有更高的性价比,而沪深300的性价比在下降。 ③该不该关注成长股?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①大金融、地产的持续性?
阅读 () 上周保险、银行、券商涨了整整一周,大家最关心的是持续性。 过一遍周末各家最新策略,普遍看来投资者情绪依旧乐观,各家的分歧与一致也是十分明显。 主要原因如下:1)市场风格依然是大强小弱,不会有什么转换,即使有补涨空间也不大;2)指数整体在右侧,做左侧布局风险收益比太低。 ②周期股逻辑已变,估值扩张随时会引爆! 一致在于大金融、地产及蔓延至低估值的周期(钢铁、焦煤、石化)、建筑等,都是大家比较认可的。 责任编辑: 二是目前金融估值修复不充分。银行目前PB(MRQ)1.1倍,处于2005年以来估值从低到高的33%分位,四大国有行2017年PB仅1倍左右,ROE(TTM)13-14%,而美国龙头银行均值分别为1.33、8.8%。券商目前PB(MRQ)1.8倍,处于2005年以来估值从低到高的15%分位。 一是金融的盈利趋势向好。海通推算银行17/18年净利同比为5%/10%,保险为10%/45%,券商为-8%/3%,业绩均进一步改善。 在成长股的具体配置方面,天风建议目前时点逐渐去布局,依靠内生,并且市值中等,估值偏低的成长型股票。 海通策略认为这波金融强且可持续的逻辑:
周末热议:一致在大金融地产,分歧在成长 2018-01-22 08:39 来源:水晶球财经网 沪深 /银行 /房地产 天风证券指出,布局低估值成长股的时间点正在临近。且这是天风策略过去一年以来,首次做出布局低估值成长股的判断。 中信证券认为布局业绩确定性强的低PEG成长股是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