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网今天刊登了《房地产金融开启宏观审慎管理,对中国楼市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我们上面说了宏观审慎监管主要是针对系统性风险的,而如今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有哪些呢?一是房价过高的风险,如果房地产的价格涨幅超过了收入涨幅,并且房地产价格的绝对值和收入的绝对值差距比较大的话,必然会出现供给难以支撑房价的现象。二是房地产市场供给风险。房子是用来住的,既然是住的那么一个人一天最多也就只能住一套房,所以房地产市场一旦户均住房套数超过一套的话,那么供给风险就会存在了,从2013年开始中国城市户均住房套数就已经超过一套了,这个风险就已经存在了。三是流动性风险,相比于其他的类似于股市、债市这样高度流动性的市场,房地产市场其实是不动产,这样也就导致了房地产资产的流动性很差,高度依赖金融系统支持,一旦金融系统对房地产的政策出现调整,那么流动性风险就会出现。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概念,到底什么是宏观审慎管理,这个概念是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它直接对应的是微观审慎管理,微观审慎是对单个金融机构进行安全、风险的监管,而宏观审慎则是从更加宏观的角度,从周期的角度,从整个行业政策的角度来防止金融系统的周期性波动和跨部门传导。这个概念还是比较拗口,我们简单点说,微观审慎是对一家公司的管理,宏观审慎则是对整个金融系统的全面管理。
那么,为什么要对房地产金融进行宏观审慎管理呢?这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进行房改,将原先的福利分房改为商品住房,从而开启了中国的房地产金融时代,但是面对着房地产较高的价格,即使是房改初期也不是所有家庭都能够一次性付款买得起自有住宅的,这就需要住房按揭贷款,这也就是我们房贷的雏形,由于有着金融体系的帮助,房地产市场才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快速崛起,房地产商因为有了商业银行的开发贷得到了快速的融资,实现了房地产市场的大开发,而普通购房者因为有了住房按揭贷款从而可以用一个较大的杠杆(按照30%首付款计算,这个杠杆率达到3.33倍)买到自己的住房,从而实现了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然而,正所谓任何事情都是一把双刃剑,房地产市场也是如此,有着金融的助力可以帮助房地产市场快速壮大,但是同样房地产金融的占比不断提升也会带来巨大的风险,纵观全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都曾经有过房地产金融泡沫破裂引爆经济的,最著名的就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日本金融泡沫以及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根据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17年12月末,全国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9%,增速比上年末回落6.1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全年增加5.56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41.1%,比上年占比低3.7个百分点。虽然占比降低,但是占同期贷款增量41.1%比例也是一个常巨大的比例,从而房地产金融的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在房地产市场比较发达的上海(楼盘),根据上海市政府的公开数据显示房地产金融已经占据上海金融体系的三分之一。
最新评论 (责任编辑:刘伟 HF113)
宏观审慎的房地产金融政策的核心是稳定房地产金融市场,不让房地产金融出现大的波动和调整,避免因为房地产金融政策和市场的剧烈波动真正将上述的风险引爆。还是用上面的利率这个作为例子,现在阶段房地产的利率水平其实相对不高,一旦低利率这种情况被打破的话,特别是基础利率上升,那么除了还没买房的人可能因为负担增加买不起房子之外,已经买过房的人也有可能出现问题,因为基础利率上升会导致月供负担增加,这个时候如果上浮比例过大的话,就有可能出现违约问题,从而导致房地产市场的下跌甚至崩盘,这就是房地产金融政策不能轻易调整的原因。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责任编辑: 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财经专栏作家,财经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