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产品频发 力破租金“不安全感”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8-05-15 17:02
动漫美少女受辱触手 n0613 中国食糖网 妇贵临门 yy年度 七月樱花 甩春歌 麻仓优下马第三部 yy女主播啪啪啪视频 福利控 人间风月百花宫

  金融产品频发 力破租金“不安全感”

  本报记者 杜雨萌

  在“租购并举”住房制度改革的确立下,不仅房地产开发企业大举进军住房租赁市场,金融机构也在加速涌入这片蓝海,与此同时,与住房租赁有关的金融产品亦纷纷来袭。

  如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宣布,将为住房租赁市场企业端与个人端推出专属金融产品。其中,为租赁住房建设主体推出的“租赁住房开发贷款”,融资金额可达项目总投资80%、期限可达25年;为个人承租者推出的“个人租赁住房贷款”,融资金额可达100万元、期限可达10年;再比如中国建设银行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出“CCB建融家园”长租社区,并发布个人住房租赁贷款产品“按居贷”。此外,还有中信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银行宣布了类似的房屋租赁金融产品计划。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仔细剖析住房租赁市场本身,无论是从投资回收期还是明确盈利点,住房租赁相比住宅开发的销售模式,都处于一定劣势,如果没有商业银行相关金融产品的支持,那么房企在住房租赁领域就难以快速扩张并产生规模化效应。因此,银行针对住房租赁市场推出的金融产品应该首先助力于房源供给方,并可以提供从项目拿地到建设、房源获取到租赁运营、资产进一步盘活等一系列生命周期的金融相关服务。而对于租户的保障则在房源供给量增加的同时,逐步完善,并重点解决保障租赁长期化、租金稳定性等痛点问题。

  “可以肯定的是,越来越多住房租赁金融产品的推出,将更有利于推动住房租赁市场朝着企业规模化、运营专业化、保障体系化方向发展。”张波告诉记者,从租赁房源供给方来看,金融产品可提供租金收付、资金融通等金融服务,并利用租赁经营权提前变现等方式来减轻企业的压力。对于承租人,金融产品可以作为背书,为承租者提供长期租赁保障,还能在极大程度上减小房租不定期上涨等“不安全感”因素。

  虽然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够进一步服务日渐壮大的住房租赁市场,但在大量资金涌入租赁金融领域、且前期已出现消费贷、首付贷等违规资金为楼市加杠杆后,如何规避这一现象也显得极为重要。

  对此,张波认为,监管的核心点在于如何有效确定房源的真实性和出租合同的真实性。换言之,政府主导的房产租赁平台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租赁房源的管理到租赁合同备案都要从源头进行监控,严格审核个人贷款资格,同时对套现行为加大惩处力度。

  不良资产规模扩大 部分负债率过高房企须警惕

  本报记者 傅苏颖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12日,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方资产”)发布《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对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和外部专家学者三类受访者的问卷调查结果看,受访者对于宏观经济增长与市场走势的意见比较一致。例如,大多数人认为2018年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经济增速将维持在6.5%以上。大多数人认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银行信贷风险将会持续暴露,未来3年-5年不良资产市场规模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黄志龙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的国有企业部门去杠杆过程还没有真正完成,特别是国有企业中的僵尸企业,通过市场化出清的阶段还没有到来。另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还可能进一步扩大,许多项目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并不能保证,这也可能是不良资产和信贷风险的重要源头。

  据介绍,该《报告》至今已连续发布11年,课题组通过对主要市场参与者和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并归纳出各自的观点,同时,通过建立模型,对我国不良资产市场的布展趋势进行预测。

  分主体看,来自商业银行的多数受访者认为,受多重因素影响,2018年商业银行信贷总体质量会有小幅改善,但房地产类信贷资产质量或将下滑。多数受访者倾向认为,2018年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紧迫性增强,不良风险会加速暴露,实际不良贷款率可能高于已公开的数据,预计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将于2020年见顶。

  从行业来看,《报告》显示,32.8%的受访者认为2018年银行不良资产规模增长最显著的行业为制造业,30.3%的受访者认为是房地产业。

  《报告》提醒,房地产领域的不良资产值得关注。自2013年以来,房地产业的不良贷款规模增长较快,尽管房地产行业的不良贷款率总体上相对较低,但一直处于上升态势,随着调控政策持续发力,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幅度将会不断增加,预计2018年不良贷款率将达到1.5%左右,向整体平均水平趋近。

  对此,黄志龙认为,房地产领域的风险可能不如预期的那么大,特别是居民按揭贷款的风险,基本上是安全资产,因为当前国内平均首付比例普遍在30%以上,只要房价不出现比较大幅的下跌,银行按揭贷款的安全垫还是比较高的。当然,部分房地产企业的负债率较高,可能面临较大的风险,这些风险需要密切关注,将成为未来房地产行业坏账的主要来源。

  棚改专项债或将成险资投资新风口

  本报记者 傅苏颖

  严监管是2018年保险行业的主基调,险资运用的监管于近期进一步加码,酝酿近两年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已于4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管理办法》明确了保险资金独立运作的原则,规定了股东和集团公司不得违法违规干预保险资金运作。

  “过去部分保险公司股东将保险资金视为自有资金,《管理办法》实施之后,险资在资本市场上大肆扩张的行为将成为历史。”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徐承远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从目前行业来看,据银保监会4月3日披露的数据显示,2018年前2个月,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近1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0.53%,其中,银行存款19083.03亿元,占比12.72%;债券52413.57亿元,占比34.94%;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9263.77亿元,占比12.85%;其他投资59232.57亿元,占比39.49%。

  徐承远表示,整体上来看,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增长乏力,银行存款和另类投资较年初小幅下降,债券投资尤其是权益类投资较年初有一定上升。其中,银行存款较年初下降0.99%,另类投资较年初下降1.22%,债券投资较年初上升1.55%,权益投资较年初大幅上升4.96%。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