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观点认为,从当前政策大基调来看,“稳房价”仍是中央对房地产调控的核心政治诉求和底线,其政策定力和调控房价的决心仍然不容轻视。“除非出现基本面的严重加速恶化,中央层面的房地产政策放松(尤其是调低最低首付款比例、降低认房/认贷标准、放开房企融资敞口等)可能性不大。” ■ 访谈 杨成长:我不认为推出房地产税是要打压房价 新京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对比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是否意味房地产税立法要提速了? 杨成长:房地产税立法要根据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来决定,如果能保持平稳增长,我认为起码不会提速,没必要。 新京报:房地产税如果要出台,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房地产税为何迟迟没有出台? 杨成长:最起码不动产的登记必须要联网,这是必备条件。此外,也要根据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需要来确定。目前,我国也有房地产的税和相关制度,出台房地产税不能简单理解为“增税”,而应理解为对原有税费进行合理的归类、合并,然后形成了一个更加规范的税收政策。所以我不认为推出房地产税,是要打压房价。 出台房地产税主要有几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提高房地产的使用效率。目前,我国房地产每年的供给量达到16亿平米,房屋的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0平方米,总量比较合适,但房屋空置率较高,这是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出台房地产税后,闲置的房屋必须要产生效益,才能盘活资源。 其次,不少人认为房子越大越好,出现单纯追求房产面积的不正常销售心理。实际上,从欧美、日本的发展情况来看,实用性、舒适性更重要,所以说,在日本房地产价格主要取决于房子内部设施、设备的完备程度,而不是大小,这种导向会造成严重浪费。 另外,由于公共资源匹配不均衡,我国出现学区房,或过分强调所谓房子地段的情况,通过房地产税可对这种情况进行调节。 过去,我国已经出台了大量的房产相关税收,所以在各方面条件不成熟、不具备的情况之下,匆忙推出房地产税是不合适的,所以房地产税出台并不是越快越好,力度越大越好。 另外,大家也不必对房地产税的出台过度担心,房地产税一定会有非常大的弹性和空间,把决定权交给地方政府,与目前“一城一策”相衔接。 新京报:你觉得房地产市场未来走势如何? 杨成长:房地产市场稳定的基础比较明确。201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房价趋缓的大格局不会改变。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房地产投资作为过去几十年来长期首选资产的意识可能需要改变。房地产真实收益应是租金回报率,而目前我国平均租金回报率还不到2%,也就是说,过去房地产投资主要是靠房屋价格上涨来赚取价格收益,从未来看,房地产投资应该要靠真实收益。从这个角度来说,居民应该要适度地调整资产结构,加大股权投资、债券投资等,适度降低房产方面的投资比例。同时加大对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的投资,现在经济发展对这些要素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新京报: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房价的上升空间还大吗? 杨成长:我个人觉得不大。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北上广深市中心人口的导入速度在放慢,有的城市甚至出现净流出,房屋需求大幅增加的情况不可能出现。其次,80、90甚至00年代的年轻人,观念与上一代人不同。他们都认识到了,房子是用来住的,所有权并不重要,使用才重要。未来,共享模式的房产也可能会出现。这时,房子所有权的重要性就会压价,从这个角度来说,恐怕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大幅波动期已经过去了。 新京报:近年来,很多城市出台了人才引进政策,你认为“抢人大战”到底是为了房地产市场,还是真的为了抢人才? 杨成长:抢人大战的动因倒不是为了房地产,当然,由于人才的大量导入,可能会导致部分地区房地产出现波动。但是抢人大战意味着政府充分意识到,人才是第一生产要素,而不是土地、房子,这导向是好的。另一方面,抢人大战也意味着人才这一要素,缺乏市场的流通定价机制,才会出现流动秩序以及定价的混乱。所以,要强化这方面的市场建设。 不过,从长期来看,房地产市场确实与人口导入有很大关系。人才往中部地区、中部都市圈聚集,像郑州、合肥、武汉这样一些都市圈,人口导入速度正在加速,房价也有所上涨,这是比较合理的。 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 访谈 莫天全:集体土地入市对控制房价有帮助 新京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三块地”的改革,称要推广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成果。你觉得这会给房地产市场带来哪些影响?能否抑制房价? 莫天全:土地市场是一级市场,是能够撬动整个房地产市场的要素。我认为应该增加供给,若没有足够的供应量,要去控制房价是很难的,所以如果集体土地能够入市,肯定能提高土地的供应量,对控制房价很有帮助。 另外,集体土地入市,也能控制出租公寓房、长租公寓房的租金,中低收入人群能够直接得到帮助。 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就是集体土地入市和建设,还得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来安排,才会避免混乱。 新京报:今年二三月份,很多城市的房价有上涨势头,土拍火热、千人抢房的消息频出,你认为楼市是否有回暖的迹象? 莫天全:2019年楼市政策松动或者说回暖,应该是趋势。其次,“因城施策”下,某些城市有政策松绑的导向。另外,金融政策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支持。这三个方面会让我们联想到房地产市场有可能松绑,这确实也是事实。 但房地产调控的基调,以及限购、金融控制、房住不炒等主要政策是不会变的,这是长期政策。 新京报:因城施策是否意味着房地产市场松绑? 莫天全:因城施策是双向调控,有很多城市可能会松绑,但有些城市也可以加码。因城施策给了地方更多权力,但也对地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各地的房地产市场情况有别,因城施策是合适的。 新京报:今年是否不会像2016年那样,出现房价大幅上涨的情况? 莫天全:对,最近很多国家部委都提出了今年要“稳房价”,所以说,除了个别地方之外,整个国家的房价不可能出现大起大伏。 |
- 上一篇:业内:一线楼市转暖节点已至?
- 下一篇:罕见!楼市再现买房拿补贴,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