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5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 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23号文”),其中对于房地产信托业务,明确提出将重点治理向不合规房地产开发项目提供融资、或通过股权投资+股东借款等方式变相提供融资等行为。 基于此,信托业内频有“房地产信托业务将逐步降温”的声音。袁吉伟即认可这一观点,他指出,“短期看,房地产信托监管从严,对于前融、拿地配资项目影响较为突出”。 “对于信托公司而言,在前融阶段目前只有股权类房地产信托模式完全合规,预计房地产业务由前端融资向股权投资转型”,一位信托业内人士补充道,“事实上,近几年地产融资政策在持续收紧,信托公司也在探索怎样合规的参与股权投资,但此前确实存在不少地产项目涉及名股实债”。 “23号文对于房地产融资项目的监管加强,不仅针对于信托机构,事实上整体房地产项目融资都会出现趋于困难的趋势,这对于融资项目整体是‘去伪存真’的过程”,上海律师协会信托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冯加庆则在另一角度给出观点。“对于房地产新募项目来说,主要产生影响的是此前打擦边球、界限不明的业务,促使信托公司将内部业务进行更完善的归纳和整理”。 “在这一前提下,合规的房地产信托业务,不会降温,反而会有所提升”,冯加庆进一步向蓝鲸保险分析指出,“从当前的趋势来看,未来对于信托公司的管理能力,尤其是初选项目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房地产项目融资需求不减的背景下,最终房地产信托业务可能出现强者更强,机会也更多的现象”。 责任编辑:李国雷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