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总裁祝九胜提出,万科要第三次创业,创业的领域还是房地产。对比,财经评论员严跃进认为,创业还是要坚持基本排位导向。“现在住宅产业还是一个很重要的领域,这块儿应该积极去发展。但是,我认为多元化也许也确实不能放弃。如果放弃了,后期难以应对房地产市场的突发变动。” 残酷的优胜劣汰 随着行业加速洗牌,寡头竞争格局渐显。从头部房企到中小房企,市场上的退出或进入变得稀松平常。 空白研究院院长杨现领指出,从今年6月份开始,二手房市场领先的信号已经显现。随后,市场成交量逐月下滑,甚至每个月中出现逐周下滑的现象。“从二手房市场反映的这些先导信号来看,市场实际上是变得更差了。” 杨现领认为,楼市分化背后是市场整体不温不火。下半年,市场将从中温环境变成偏冷环境。“其实不光是出现分化,市场整体的表现都会变得比较差。” 张宏伟指出,按照趋势来看,今年下半年还会出现“以价换量”的情况,“现在听说,有一些规模在五六百亿的企业正在盘整手里的尾盘、车位、商铺,货值加起来在三四十亿,争取抛掉,回笼资金。” 在行业增速下滑的时候,往往就是公司之间竞争加剧、优胜劣汰的时候,市场正进入一个“低容错”时代。在薛建雄看来,就企业竞争而言,一些资金实力差,高杠杆后又周转不动的房企,财务成本会越来越高,面对“跌跌不休”的房价,企业就很容易出现负资产,进而破产的情况。 “目前行情或将出现两种情况:一个是大鱼吃小鱼,另一个是大鱼吃大鱼。”财经评论员严跃进曾表示,就近两年而言,部分大型房企面临很大风险,尤其是频频拿下“地王”的企业,以及资金、信誉上存在风险的企业,这会成为实力企业兼并购的重要选项。 就购房者的角度而言,提高居住体验成为基本需求。面对频发的房屋漏雨、墙皮脱落、项目坍塌等质量问题频发的现象,同策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宏伟表示,过去两三年房企周转过快,房子必定粗制滥造。一旦交房,质量问题都暴露出来了。 严跃进指出,房子品质不到位,会让购房者形成一种印象:“某某开发商的房子不要买”。如果给市场留下这样的印象,会对企业造成很大影响。例如,价格上不去,品牌竞争不占优势,跟购房人打交道比较困难,项目或许逐渐会被淘汰,企业的经营也出现压力。 质量与规模,在房地产市场成为了一个“二选一”的选择题。遗憾的是,在这个分化日益加剧的市场,企业更加关注跑赢排行榜的成绩,带来的一片繁荣景象。真正能做到规模与质量并跑的企业,寥寥无几。 市场终将证明,“一条腿”走路的企业,注定得不到市场的宽待。 文/王亚静(责编:高雅) |
- 上一篇:房企加快周转积极回笼资金
- 下一篇:今年已有314家房企破产,降房价序幕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