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业内观察者认为,监管的一系列举措实际上还是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而不是集中在房地产企业,市场应该对房企的收益预期放平,即回归房企的本源,未来银行也会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将资金更多投向制造业、普惠企业中去,从而带动经济发展。 房地产金融调控再度收紧。 招商银行中报指出,下半年,预计在居民杠杆水平升幅较快及房地产调控相关政策约束下,个人住房贷款增速较上半年将有所放缓。 自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之后,国家相关部门从多方面围堵违规“输血”房地产。
本报首席记者 梁文艳报道 记者也注意到,此前,中信银行发布的相关数据曾披露,由于房地产市场出现分化,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也有所上升,是导致中信银行不良贷款出现变化的原因之一。 中国社科院财经院财政研究室副主任何代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近期一系列的宏观管控政策来看,目前的房地产调控已经十分明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基调。此次调控,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一线城市的房地产管控是非常严格,从而也降低了金融与财政方面的风险。 对于房地产金融方面,银行所涉及的业务主要有个人住房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两种,迫于国家对房地产金融方面的严控,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述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与2018年末相比增速为6.4%,低于去年同期近7%的增速。 7月末,中国人民银行在召开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调整优化座谈会上,除了要求银行调整信贷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外,还指出了房地产行业占用信贷资源依然较多。 “当前经济增速依然面临不少压力,而对于房地产的管控,就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何代欣认为,管控房地产,既要关注整体情况也要注意各地实情,应该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定一些标准,提出一些可供选择的政策组合,帮助地方政府解决现实问题,财政和金融可以更紧密配合。 该数据还显示,四大行个人房贷上半年增速多数稳定在7%左右,其中建设银行增速仅为4.3%。股份制银行中,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已出现明显分化。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与去年末相比,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均在10%以上,分别为14%,13.1%,11.5%和10.7%。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分别为3%,4.8%,3.5%。不过,即便是超过10%的银行,增速普遍较去年同期也有所降低。 除此以外,记者注意到,有媒体统计,近期密集披露的A股上市银行中报,银行对涉房贷款普遍持较为审慎的态度,不仅个人住房贷款上半年增速同比普遍有所下滑,而且房地产开发贷款也均在实施较为严格的名单制,在择优选择授信对象的同时,进行限额管理。 8月30日,银保监会再次发布了《关于对部分地方中小银行机构现场检查情况的通报》,再度提及地方中小银行机构存在违规为“四证”不齐房地产项目提供融资、违规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等问题。 招商银行副行长王良表示,招行下半年会对房地产贷款采取更加稳健、审慎的投放策略,这既包括房地产开发贷款,也包括住房按揭贷款。 据悉,银保监会办公厅已下发《关于开展2019年银行机构房地产业务专项检查的通知》,重点检查32个城市的银行在四大领域的房地产业务。 在“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的基调下,一些银行对房地产贷款也较为审慎。 “曾经一段时间内,一些地方的房价出现了过快上涨,使得整个社会杠杆率迅速提升。无论是房地产企业的杠杆率还是居民的杠杆率都会对金融安全形成比较大的冲击。”何代欣坦言,房地产价格上升,可推动土地价格,为地方政府带来新增收入,缓解当前财政压力。因此管控房价特别是抑制新房价格,确实对财政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