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房企之“死”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20-01-16 11:44
奇妙黑板画 霸气高冷的短句 安全生产标语 江西吉安永丰 约定歌词 永丰县党建网 像中枪一样
败于时机
追本溯源,福晟的这场资金危机,与其两年前的高价拿地有密切关系。

与之后不同,在创业初期,潘伟明表现得很节制,他对成本控制的风险意识特别强烈。
在这之前,有关世茂和福晟的并购消息传言四起,如项目合作规模达2000亿元,合作项目数量87个等。种种描述下,世茂和福晟的交易细节被放大无数倍。但没有人能否认一点,这将是一场房地产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并购案之一。

关注

债务高企下,福晟集团的兑付开始出现问题。在2019年8月,有消息称,福晟集团与钜派投资共同发起的“钜福光晟并购专项基金”逾期未兑付。而这场兑付危机,也迅速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关注。据媒体报道称,自此之后,一些主流银行开始对福晟集团进行打压,要求其提前还款,很多已经批下来的授信也被取消,福晟集团的资金链几近断裂。

1993年,28岁的潘伟明终于下定决心辞职。彼时,与冯仑那一拨的“92派”企业家一样,时任广州从化区最年轻的镇长潘伟明,拉着还在从化市监察局工作的哥哥潘超文,一起弃官从商。
1月13号,鲜少露面的福晟集团董事长潘伟明,和世茂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许世坛双双出现在发布会现场,官宣了双方的合作。发布会前一天,他去参加了深圳前海旧改的项目年会,村民们来了2000多人,摆了238桌的宴会。潘伟明多喝了几杯酒。
一家曾经冉冉而起的黑马房企,终究还是败于时机,成为他人规模发展的“嫁衣”。
从小就走街串巷,靠着卖冰棍贴补家用的潘伟明,有着很好的商业头脑。据媒体报道,那时正赶上广州筹建水电站,潘家原籍的土地也在征收范围内,补偿标准是每人5万元。按照全村千余口人计算,安置金接近5000万元。

0

2015年前后,为了上市,福晟逐渐开启规模化扩张之路,通过凶猛的并购拿地,囤粮拓储。

/
1993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第一次出现热度,房地产企业急剧增加,开发投资高速增长,以炒地皮、炒钢材、炒项目为主的房地产市场异常活跃,经济运行出现严重过热态势和通货膨胀。同年,国务院出台了“国16条”,1994年又颁布了系列法规稳定房地产市场。潘伟明没有在那时盲目扩张,反而把握住了之后国内楼市的复苏,提速发展。
潘氏兄弟就这样发家了。
我们从《财经天下》周刊出发,以新媒体的形式和节奏、

而在旧改资源的合作中,潘伟明也提到,在近4000亿的旧改资源基础上,未来还会有更多新增旧改资源引入。而这也被许世坛认为是世茂最需要弥补的资源。
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股价闪崩、裁员50%、申请破产被拒等消息陆续爆发。这些消息的潜台词是,潘伟明的资金链出现了问题。

撰文 / 李逗 田晏林

原创 AI财经社作者 AI财经社
商务合作请电话/微信联系:13716810069
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湃客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大家知道我们和世茂合作的消息都很开心,也都来敬酒,我昨天也是多喝了几杯。”
编辑 / 李霂轶
原标题:《千亿房企之“死”》
以传统媒体求实的精神,致力于传播真正有价值的报道。

长大成年后,在卖房子这件事上,这个有着粤系房企基因的闽系开发商,在一波波的并购和攻城略地中,还是失速了。

关键词 >> 湃客

千亿房企之“死”

2020-01-15 07: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发布会前3天,一张潘伟明乘坐高铁的照片,流传于网络。照片上,潘伟明身穿一件毛衣背心和一件白色衬衫,面容略带憔悴,全然看不出富豪身影。

采访结束后,潘伟明匆匆离去,没有给记者更多提问机会。但在采访间外面,等待他解决的问题,要多得多。
往期回顾
当初给公司取“晟”字,潘伟明意在:日逐其成。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创始人对规模的渴求,让最初的愿望变了形。在福晟集团成立两年后,潘伟明的野心凸显。2006年,他斥资1亿多元,收购了有70年历史、当年产值在20亿元以上的福建六建集团,被业内视为“蛇吞象”的经典案例。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