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房企转型为何困难总比办法多?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行业天花板逐渐显现,不论是大、中、小型房企都有一种‘宿命感’,那就是寻找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势在必行,”6月30日,一位A股上市房企副总裁无奈的表示,整个行业都在尝试转型,但真正成功者,几乎没有。 以更名之机,行转型之实,近年来,已有龙光、世茂、万通和禹洲等房企先后更改公司名称。 与其他几家房企“主业与多元化业务齐飞”发展模式不同的是,更名为“万通新发展”的、新业务的资金投入的代价显得特别高,从而进一步影响房企的投资决策。 徐颖认为,很多企业转型新业务的方向没有问题,但以万通为例,从其过往经历看,其低估了新业务的难度,低估了新业务占用的资金对其地产开发主业的影响。 ━━━━转型之死 “有很多房企的转型思维还是很传统的,决策者不能将团队融入新行业的思维和文化中去,一管就死,不管又不放心。”作为一家房地产金融投资机构董事长,杨柳(化名)表示,他接触过的很多房地产老板,即便是投个很小的项目,事无巨细,从头到尾都要都要亲自过问,这是过去在做地产开发时就已养成的一种习惯。 与万通地产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是宁波房企银亿股份。 2016年4月,银亿股份宣布通过发行股份,以33亿元收购控股股东银亿控股全资子公司西藏银亿旗下宁波昊圣100%股权,从而间接持有美国ARC集团相关资产。根据官方资料,ARC集团是全球第二大独立气体发生器生产商,其产品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系统。 其后,银亿股份先后通过发行股份以13.9亿元、79.8亿元的价格发起对日本艾礼福、比利时邦奇的收购,其中,比利时邦奇集团是全球知名的汽车自动变速器独立制造商。 意想不到的是,2018年,汽车行业出现业绩下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4.2%和2.8%,银亿旗下ARC集团和邦奇集团未能完成业绩承诺,邦奇集团则出现近8亿元的亏损。 对于逐步弱化地产属性、依赖汽车制造业的银亿股份而言, 2018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9.39%,净利润为-5.73亿元。 到2020年,银亿股份更是走到了退市的边缘。6月30日,公告称,若公司重整失败,公司将被法院宣告破产。 在柏文喜看来,房企在向非房领域转型的时候,如果是转向非相关领域,会涉及经验、人才、资源的缺乏以及对新行业的盈利模式不熟悉的问题。投入新行业的资源若不能很快形成现金回流,反而在转型中会分散企业现有的资金与资源,成为原有房地产业务的“抽水机”,进而导致企业现有现金流走向恶化乃至出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出现。 又譬如、农业三个发展重点。 在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板块,恒大已针对新能源汽车完成全方位布局。从收购NEVS51%股权,到入股动力电池企业卡耐新能源,再到收购泰特机电有限公司70%股份,恒大几乎布局新能源汽车全部产业链条。此外,恒大还关注文旅和健康产业。 2014年,万科也已正式开启转型之路,发力物业服务、长租公寓、商业开发、物流仓储及产业园项目等。 从具体业务领域来看,上市房企进军方向多围绕着房地产上下游业务。百强房企营收中能拆分出的多元化业务主要有5个方面:物业管理服务、投资物业(包含商业地产和酒店)、产业地产、文旅地产、代建。其中,物业管理服务行业规模稳步增长,商业地产多数实现正向增长,酒店及相关开发运营等业务,上市房企布局较少,规模有待增长。 车阳认为,中小房企转型应在商业模式上做出调整,主动放弃过往靠规模化,高周转高杠杆“快速滚雪球”的发展模式;在业务领域上寻求差异化,通过在细分领域内的深耕,例如部分企业就通过ESG(社会责任投资)的方式拿到一些融资;充分利用好本地化的优势,不轻易做全国化的扩张。 很多企业在转变过程中要区分“转型”和“转行”,杨柳称,“转型是方向性的调整,而转行需要丰富的经验,专业的人才和正确的决策。很多企业‘基因’还是房地产,思维和文化还是传统的。”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