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陈鑫 导读:一位资深银行业内人士表示,该通知由调查统计部门发出,意在摸底统计线上消费贷款规模,包括与蚂蚁集团旗下花呗、借呗两款产品的联合贷款规模、信用卡贷款及互联网贷款等。(央行通知)不是为了出台新的监管规定,而是要摸清楚线上消费贷款有多少流入楼市。 未来金融研究院侯本旗博士7月28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央行可能是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角度关注此类业务。银行承担了几乎所有的风险,但客户增长和风控主要靠联合贷款机构。这种风险激励不对称的合作模式隐含着可怕的潜在风险。如果合作贷款机构为做大规模而采用过于激进的客户下沉策略或实施数据操控,银行发现时刹车已晚。” 业内人士提及的“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项目实施办法”即《深圳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项目实施办法》,该《办法》于今年2月29日出台,明确了在2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获得深圳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展期视同新增)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可享受实际支付利息的50%,最长6个月,最高100万元的贴息,贴息后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将降至3%左右。这大大低于房贷利率,4月20日公布的最新LPR数据显示,房贷利率参考的5年期以上LPR下调为4.65%。 对于深圳房价大涨的主要原因,除了买房保值、投资客涌入等因素外,还有可能是不该进入房市的资金违规入市,有业内人士透露,企业主全款买了房之后,可以用来做抵押低息贷款。而这一套利模式与地方政府颁布的疫情期间“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项目实施办法”有关。 根据银保监会的互联网贷款新规,互联网贷款资金不得用于房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此次《通知》显示,暂未对联合贷款的规模以及比例作出限定,目前只是向各银行统计消费类联合贷款业务的相关信息。 图片:图虫创意 随后,深圳千万豪宅被秒光的新闻不断刷屏!据报道,3月7日,深圳南山区招商蛇口太子湾·湾玺开盘,推出104套公寓,均价11万元/㎡,总价2000万元起,结果当晚104套全部售罄。 以下为央行要求各银行上报的统计数据,其中,特别区分了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合作的消费贷款余额、不良率、以及平均利率和不良率、信用卡透支的不良率等。 一位深圳大行人士表示,监管数月前已经入场检查房抵经营贷流入楼市,“检查新发放的所有贷款。用了跨行资金流向核查,甚至穿透了三次,手段很严格。”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一位银行业人士7月28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央行会调查不良可能因为市场都在传言在疫情期间联合贷的不良很高。 违规资金入市之深圳样本 此前,银保监会刚刚发布互联网贷款新规。7月17日,银保监会正式公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要求,单户用于消费的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应当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到期一次性还本的,授信期限不超过一年。 来源:21金融圈 来 源丨21金融圈综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包慧 辛继召)、中国基金报等 21记者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图片:图虫创意 此前三四月份,深圳房市在疫情下走出独立领涨的行情。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2%。其中, 深圳领涨,上海微涨,北京持平,广州下降。 此前,监管机构已连续采取多项措施严管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此外,新规怼互联网贷款统计提出要求,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建立数据统计与监测机制,并可根据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情况、风险水平等因素提出审慎性监管要求,严守风险底线。 线上消费贷款规模有多大 4月5日,太子湾·湾玺第三次开盘,单价9万元~13万元/㎡,总套价格2900万元~5500万元,合计54套公寓,半天时间全部售罄,合计吸金约23亿元。还有“百万喝茶费”、“500万以下的房子基本卖没了”……等等新闻层出不穷,这轮地产行情被称为“疫情景气”。 21世纪经济报道曾拆解互联网贷款信贷聚合模式,在互联网贷款产业链上,当前流行的玩法是“信贷聚合模式”,即助贷或联合贷款,由蚂蚁金服、平安普惠、度小满金融、微众银行或新网银行等金融科技机构牵头或撮合,引入大数据风控、担保增信、银行等资金方。 大概因央行、银保监会的传统统计口径不包括此项。“监管还是要穿透去看线上消费贷的最终流向。”上述业内人士说。 7月28日,多位银行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已经收到一份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线上联合消费贷款调查的紧急通知》(下称《通知》)。 具体要求是,贷款资金用途应当明确、合法,不得用于房产、股票、债券、期货、金融衍生品和资产管理产品投资,不得用于固定资产和股本权益性投资等。
重磅!央行下发紧急通知,调查商业银行联合贷款,摸底万亿线上消费贷款流入楼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