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强调信贷结构优化调整 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性一致性稳定(2)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21-03-27 17:25
2020最火的歌曲 前十名 hitfm官网 老人手机排行榜10强 刷钻排行榜 公认最好看的重生小说

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中国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超过11万亿元,绿色交通、可再生能源和节能环保项目的贷款余额及增幅规模位居前列;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我国绿色债券存量超过8000亿元,居世界第二。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指出,“切实增加保障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并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亦提出,“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有效盘活存量住房资源,有力有序扩大城市租赁住房供给,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

2020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金融系统认真实施稳健的货政策,合理安排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有序实施好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让利实体经济1.5万亿元,全力支持抗疫保供、保市场主体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我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把握一个“改”字:信贷投放因地制宜

值得关注的是,金融在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在实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方面出台一批新举措”“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到,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此前表示,“支持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持续健康发展,保持县域金融机构法人地位总体稳定,保持金融体系完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的绿色金融发展已展现巨大的潜力,将为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提供助力。绿色金融的支持对于政策推动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应发挥绿色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

“可以通过商业银行信贷的方式,对绿色低碳产业进行支持,也可以通过商业银行系统代理销售绿色债券,向客户推介绿色理财项目的方式来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前行。还要撬动股市和债市,通过政府的产业投资来撬动更多市场资源。”盘和林说。

金融机构要激发内生动力,夯实自身稳健经营能力,守住风险防控底线。”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李梦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金融机构应当积极引导经营理念向现代化、数字化、服务化方向转型。夯实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优化资产结构,形成对资产的期限、利率、行业及企业集中度的整体前瞻判断,提升与负债期限结构匹配度,形成对流动风险的动态前瞻管控。同时,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信用风险的贷前审查、贷后管理,强化对企业实质信用风险判断,在合理管控好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支持各类企业伴随经济回暖的复苏与成长。此外,还要提升金融科技水,实现科技对业务的赋能,在授信审批、信用风险管理、集中运营管理等方面降本增效,改善客户体验,提升客户融资便利与可得,让信贷资源投放到实体经济所需的关键环节。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全国24家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下称“座谈会”)。座谈会指出,当前我国实体经济恢复尚不牢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结构仍需调整优化,金融系统要充分认识持续优化调整信贷结构的必要和紧迫。同时,座谈会也为下一阶段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工作部署了三个要点:一是把握一个“稳”字,二是把握一个“进”字,三是把握一个“改”字。

在李梦宇看来,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提升。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海南自贸区等重点区域内部信贷资源协调机制将进一步加强,形成围绕地区特色产业集群与产业链的跨区域协调机制,增强信贷投放的准确与高效。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困难省份的信贷投放也将实现因地制宜的投放机制,支持经济困难省份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激发地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记者 刘琪 包兴安 见记者 杨洁

同时,为贯彻“房住不炒”的部署,地方也不断加大调控力度,今年以来亦是政策频出。比如,1月21日,上海发布“沪十条”,打响2021年调控“第一枪”;随后,深圳住建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商品住房购房资格审核和管理的通知》;2月3日,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发布通告称,“坚持‘房住不炒’,严格审查购房家庭冻资行为”;3月22日,成都市房地产市场稳健康发展领导小组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健康发展的通知》。

值得一提的是,期市场出现不少碳减排投融资活动的金融创新产品。如,3月18日,国家开发银行在北京成功面向全球投资人发行首单3年期200亿元“碳中和”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利率3.07%,所募资金将用于风电、光伏等碳减排项目,有效推动电力系统脱碳,助力实现能源系统跃迁;日,中国银行作为主承销商,为国网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发行了国内首单碳中和证券化产品,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风电、水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类项目投放与债务偿还。此外,还有全市场首单碳中和并购债权融资计划、首单绿色权益出资型票据等碳金融产品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为落实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的要求,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房地产和金融市场稳健康发展,去年12月底,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建立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今年3月份,央行上海总部印发《2021年上海信贷政策指引》,其中提出,金融机构要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速和占比,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优先支持首套刚需自住购房需求,加强个人住房贷款管理,严格审查贷款人个人信息的真实,切实防范消费贷款、经营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对于金融机构如何把握好这“三字诀”,以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给出了建议。

把握一个“进”字:撬动更多金融资源 向绿色低碳产业倾斜

而前述座谈会在部署推进下一阶段优化信贷结构工作时明确提出,要把握一个“稳”字,并再次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一致、稳定,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