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实现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的有机结合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22-04-05 22:51
世界人口排名前十名 山东历史名人 好看的动画片排行榜 淘宝销量 漂亮的女优 韩国性感mv 麦片品牌

  报告对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判断均趋于谨慎,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倾向“稳增长”。国际方面,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方面,考虑到国内经济受到阶段性、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制约,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加大。从理论上讲,在经济下行的时候,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十分重要。1929年大萧条给我们的启示是,控制货币的发行,全面降低货币发行速度,只能让大萧条越来越深入。因此,在当前的经济情况下,我们必须保持一定的货币增长量,否则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将会更大。因此,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成为今年货币政策关注的首要目标。2021年M1、M2增速降低至历史低位,调整后各口径社融增速呈现明显下降,货币全面内生性紧缩现象对2021年实体经济的恢复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经济下行的时候金融紧缩,很容易导致经济发生大萧条效应。

  疫情以来,美国推行力度空前的宽松货币政策,全球利率水平降至历史低位,美元流动性从严重短缺转向极度充裕,金融资产价格屡创新高。近期,随着美国经济复苏,通胀加速抬升,美国通胀率显著上行。美国货币政策面临调整的压力。

  另外,住房信贷环境持续收紧也导致各类房贷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商业银行为了满足房地产金融集中度的要求,必须对房地产金融业务作适度调整,有些银行分支机构出现了按揭贷款放款慢的现象,停贷范围扩大。根据中国房地产协会调查,重点城市平均房贷放贷周期明显延长。

  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

  从疫情对宏观经济冲击扰动的规律看,中国经济发展将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经济复苏与经济放缓将会交替出现,甚至会出现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现象,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撕裂性”和“消耗性”也会伴随中国经济发展全过程。这就要求央行货币政策与货币供应量应围绕经济跨周期状态,制订出与经济相一致的跨周期货币政策。

  显然,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是指在经济波动过程中,货币政策要及时有效,并且适度超前,防止短期冲击导致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要是指在跨周期调节下,货币政策力度不宜过猛,宏观调控需进一步落实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的动态平衡,把握政策调控的方式、节奏与力度。避免给将来留下金融风险隐患。因此,深入研究2022年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及实施方式,对于促进2022年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推动货币政策从数量型向价格型的转变

  展望2022年,外部环境对我国货币政策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一方面,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要求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另一方面,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和防范重大风险制约了货币政策放松的空间。不同政策目标之间的分歧要求货币政策加强针对性。因此,2022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指出,要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

  对于中国而言,2021年发生的信用违约事件逐渐增多,已经超过前两年的总量,主要体现在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上,这些违约给市场带来了一些恐慌。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这些违约事件,究竟是个体的失败还是系统性的风险。从2021年各种金融业态的出清情况分析,系统性的风险还是存在的。如果中国的房价大幅下跌、地方融资平台大幅违约,将导致银行、居民、企业、地方政府的资产公允价值剧烈重估,那么会不可避免地引发资产负债表的破损。即资产端缩水,但负债成本并未减少,在会计上就会形成大量的“减值损失”。这时候企业会面临着两个选择。第一种是破产清算,第二种是冻结后慢慢消化。前者会使中国陷入萧条,后者会使中国陷入到资产负债表衰退。

  〔钱春海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经济学教授,钱雨涔系华润置地(上海)有限公司研究员〕

  要防止美国货币政策调整所引发的外溢风险

  对此,央行可通过定向的货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通道,加大资本扶持力度,注意定向结构性流动性政策的使用,让企业尽早恢复正常的经营状态。同时通过降低基准利率引导全市场利率下降,用更低的利率降低私人部门的债务压力。应优化商业银行普惠信贷发放指标的制定,给予银行基于企业经营能力、行业前景等制定合理的信贷规模及价格标准的权限;应充分挖掘小微企业在信贷之外的其他需求,提供综合、深化的金融服务,帮助提升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切实有效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经济决定金融,货币政策必须为经济服务,只有当国家经济获得足够发展的时候,才能从根本上为金融业稳健发展奠定基础。因此,2022年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也是央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

  中国当前经济增长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也使得2022年货币政策不宜收得过紧。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的企稳只是标志着短期周期性下滑力量在政策持续刺激下出现了一定企稳,但中国经济所面临的人口红利、改革红利、工业化红利以及全球化红利等趋势性力量持续下滑态势并没有改变。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区域结构远没有到位,结构调整中新生因素的市场基础并不扎实。新动能在总体增长源泉中的比重依然偏低,难以在短期内替代传统动能,更为重要的是相当一部分新动能是政府产业政策扶持的产物,新产业、新技术和新模式自我独立发展的能力依然较弱。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指出,2022年货币政策还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重点支持,以形成未来新的增长动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银行开发贷增速下降,债券融资规模有所减少、信托贷款持续压缩、股票融资几乎为零、境外融资难以大幅上升,表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更加困难,事实上形成了房地产金融的紧缩效应。在债务还本付息的压力下,房地产企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定违约的可能性。从上市公司的统计数来看,约四分之一的上市房企净负债率超过了100%的水平,表明无论是短期债务风险还是企业长期偿债能力都出现了问题。而短期负债增量超过收入水平是比较危险的信号,可能是恶性循环的开始。若房地产企业2022年进一步出现大面积违约,则中国发生由于资产价格泡沫破灭而引发的金融危机风险也越来越大。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