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房企 " 暴雷 " 致市场信心缺失,购房者普遍担忧项目交付甚至烂尾。 2022 年已过半,从上半年的业绩来看,有约 20 家房企或将掉出千亿阵营," 千亿房企俱乐部 " 数量或将缩减至 20 多家。 过去几年," 千亿 " 是成为房地产行业规模化的一个门槛,也是不少房企竞相追逐的一个目标。在绝大多数房企看来,只要跨进 " 千亿 " 就能拿到房地产下半场的 " 入场券 ",否则将难以参与行业竞争,甚至有可能被市场淘汰出局。其三,市场需求及购买力明显透支,而受疫情影响,居民就业及收入预期下滑,首付及月供还贷压力上升。 从 2010 年万科首次达千亿,到 2020 年千亿房企增至 43 家,用了整整十年,2021 年规模房企销售增速罕见出现负增长,千亿房企维持 43 家。 对于房企来说,在行业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更加考验房企的经营实力。防范风险,更好地适应市场调整是第一要务。未来现金充裕、财务稳健的房企将有望获得更多优质的市场资源和发展机遇。 特别是 2021 年下半年至今市场降温明显,项目去化率表现不佳,房企销售去化及回款压力增加,全国商品房销售规模将步入无增长时代。 整体来看,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监管不断收紧,企业规模增速自 2016 年以来持续放缓。2021 年 " 千亿房企 " 数量与 2020 年持平,为 43 家。 以往阵营最稳固的 30 强房企上半年业绩也出现了大幅跳水。 然而,随着近两年,行业规模见顶、企业发展放缓,有部分企业冲 " 千亿 " 失败,也有部分企业掉出 " 千亿阵营 "。 CRIC 数据显示,2022 年上半年 TOP30 房企全口径累计销售金额 23814.8 亿元,同比降幅 42.64%。其中世茂集团和中南置地的降幅皆超 70%,越秀地产降幅最少,仅 1.03%,第二第三位分别为远洋集团和滨江集团,降幅分别为 17.31% 和 22.21%。 主要原因为以下三方面因素:具体来看,中海、华润、绿城、招商、金地、绿地、滨江、金茂、越秀、华发、仁恒等企业单月业绩环比增幅均在 60% 以上。 我们对比了 2022 年上半年这 43 家房企的业绩,发现有约 20 家已明显较难达到全年 1000 亿销售金额,其中不乏以往排名较高企业。 当我们回顾过去的时候,发现 2020-2021 年也许是一段时间内," 千亿房企 " 最多的年份。 虽然从目前来看,2022 年 6 月房地产市场供求有所放量,同比跌幅明显收窄,市场似见复苏迹象,但导致市场下行的三大关键问题依旧悬而未决,短期市场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但依然没能改变上半年的颓势。 自 2010 年 " 千亿房企 " 阵营迎来第一员万科,到 2020 年 43 家房企踏入 " 千亿门槛 "," 千亿房企 " 的数量一直都在增长。 下半年,房地产金融政策或将实行逆周期调节,行业也将从去杠杆到稳杠杆。全面放松居民按揭贷款政策,引导房地产交易尽快恢复正常化,涉及全面下调首付比例,放松限贷政策标准,继续下调房贷利率等。地方加紧落地救市政策组合拳,二线及三四线城市或将全面取消限购、限售及限价,让市场信号不再失灵,压力城市则仍需通过财税刺激、房票安置等政策措施托市。 据上半年房企销售业绩测算,有约 20 家房企已明显较难达到 1000 亿销售金额。" 进入 2022 年," 千亿房企 " 的数量或出现 " 腰斩 "。 "2022 年已过半,这半年对房地产市场来说,发生了很多。 截至 2022 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 4 月 " 腰斩 "、5 月 " 筑底 " 之后,6 月出现一定的修复,但上半年房地产各项指标仍处历史低位,预计后续商品房销售规模同比降幅将出现一定的收窄,但整体来看,短期内房地产市场仍难言乐观。 为了冲刺半年度业绩,有不少规模房企在 6 月积极推盘及营销去化,单月业绩也在这些房企的冲刺下,业绩规模跌幅出现了收窄。6 月,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 7329.7 亿元,单月业绩规模环比大幅增长 61.2%,但同比仍下降 43%。 其二,房价预期转跌," 买涨不买跌 " 心理作用下,市场观望情绪浓重。 2022 年上半年整体市场压力巨大,百强房企全口径累计销售金额 34706 亿元,同比降幅 50.3%,整体业绩 " 腰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