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案”背后的金融博弈 当今世界,文明与野蛮并存!文明的是大规模战争不再那么轻易爆发,野蛮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开始趋向于 收藏此文顶一下 “南海仲裁案”注定会成为一个历史的笑话。看到大家对此如此热钱,我们不妨深刻的梳理一下这变幻莫测、错综复杂的世界:国家是什么?货币是什么?战争是什么?读完此文你再看世界的视角就大不相同了,一切都将明朗,了然于胸! 当今世界,文明与野蛮并存!文明的是大规模战争不再那么轻易爆发,野蛮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开始趋向于“暗战”,当“金融战争”取代了“世界大战”,大国开始合众连横,小国开始靠边站队,菲律宾就是典型的这种心态,结果徒增笑耳。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棋局一步走错,立刻分崩离析。 中国和美国,一东一西、一上一下,不仅处于地球的对立端,而且分布处于不同的经济周期、不同的盛衰周期,两者此消彼长,碰撞也不可避免,而这也将决定未来20年的世界格局。而所有的碰撞都可以归结到金融对抗,而且关系越来越微妙,一个国家的前途,离不开国民的明智。所以我们不妨从源头上梳理一下“金融战争”的原理和逻辑!让每一个人都彻头彻尾的了解这场棋局。
金融战争 金融战争的逻辑是:美国掌控全球通用货币,先走量化宽松(QE)之路,用大量货币涌入其它国家,推高这个国家的经济,使该国物价飞升,然后忽然釜底抽薪,在泡沫最大的时候突然缩回,使该国骤然缺钱,物价迅速下降,很多资产变的廉价,这时美联储开始加息,促使国际资本回流,美国再来抄底收购,通过一张一缩变相侵占了该国资产,这就是金融战争的逻辑。 每次美联储一宣布加息,货币的翅膀轻微抖动,也许就发生一场大风暴,有可能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崩溃,有可能是一个国家的股市崩溃,有可能是一个国家的房地产崩溃,也有可能是某个地区发生了一场战争。 我们先看看阿根廷这个国家是如何遭遇毁灭性打击的。
阿根廷马岛海战 就在2015年12月17日,美联储刚宣布一加息0.25,蝴蝶的翅膀轻轻抖动,就已经掀起了一场大风暴,第二天晚上九点半,阿根廷比索崩溃性大跌41%。不到24小时,一个国家的货币就已经崩溃了。 而世界上,早在1982年的爆发于阿根廷的“马岛海战”就是一次赤裸裸的“金融战争”,我们来看一下当时的过程. 从1973之后美元指数就一直在走低,也就是说美联储在走量化宽松路线,美元印的很多,共持续接近10年时间。这使美元的供应量增大,这些美元去了哪里呢?拉丁美洲!美元给拉丁美洲带动了投资,从而早就可70年代拉美的经济繁荣。 直到1979年,美元指数开始走强,这说明美联储决定关掉泄“美元”的洪闸。于是正在欣欣向荣的拉丁美洲,突然间资金链条断裂了,美元大量回流到了美国。这使1981年阿根廷通货膨胀率高达60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到11.4%,制造业产量下降为22.9%,薪资成长只达到19.2%;国内得到越来越多支持者的工联决定发动长期性大罢工,军政府受到人民的唾弃与憎恶。 预算阿根廷政府试图通过对马岛采取军事行动,来缓解国内危机。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人登陆南乔治亚岛并升起国旗。4月2日,加尔铁里总统下令出兵占领马岛,马岛战争正式爆发。 这时的美国当然希望战争开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给阿根廷制造更加混乱才场景,才能让全球的投资人判断拉美地区投资环境要恶化,让他们从拉美撤资,所以美国立刻宣布支持英国! 此时的美联储看到时机已到,立刻宣布美元加息,加息后的美元加快了资本撤出拉美的步伐。从拉美撤出的资本几乎全到了美国,去追捧美国的三大市(债市、期市、股市),给美国带来了美元与黄金脱钩后的第一个大牛市,当时美元指数从弱势时的60多点一口气蹿升到120多点,上升了100%。美国资本家又趁机重新回到拉美去购买那些此时价格已跌成地板价的优质资产,狠狠剪了一次拉美经济的羊毛!
南海仲裁案闹剧形成的原因: 美国这种传统的“金融战争”已经成为过去,没有任何一种惯用伎俩可以屡试不爽,尤其是面对世界变革的浪潮!世界上的事物总有客观规律,一座座看似牢固的城墙,总会被一个接一个被“攻陷”,慌乱和不知所措油然而生。 美国用升息和在世界热点地区制造动荡,让全世界的资金回归美国。接美国股市、债券市场的最后一棒,完成剪羊毛。但是世界经济不可能任由美国摆弄,一条蛇想吃下一只刺猬,哪有没那么容易!尤其是中国。有中国这个10万亿美元经济体存在的时候,美元必然遇到挑战。 目前,欧盟孱弱,新兴国家乏力,围绕美元加息的这场全球多空大战,谁胜谁负,最终将取决于中国。美元资本操纵全球资产价格的成败,取决于能否攻破中国这道巨大的筹码关口,因此才有了南海仲裁的这么一出历史闹剧。 顶一下 发表看法 |
- 上一篇:盛天柱:金融企业应该与党思想上保持一致
- 下一篇:开征房地产税如何影响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