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购房者身份实地走访了顺义区商住楼盘。这些楼盘表现都非常谨慎,不再设置或开放样板间和沙盘。不过,个别楼盘仍然表示可以“排卡”。甚至还暗示购房者可以“多排几个号,增加选房位置靠前几率”。 在现场走访时,顺义一家商住项目销售员低声对佯装购房者的记者表示,“现在市场上便宜一些的新房大多数是50年的商住新房,但是几乎都没有样板间可看了。因为查的严,商住是不允许做住房样式的样板间的。之前有项目有样板间,但现在也不让看了。” 记者走访另外一家在建中的商住项目发现,该项目连正经的售楼处都没有。“现在查的严,只有个临时的售楼部,也没有沙盘,也没有样板间能看。”销售人员悄悄地表示。 行业痼疾需长效政策 事实上,多年来,房地产行业一直诟病颇多。开发商和中介行业时常采取不规范的销售行为来制造市场的恐慌,引起购房者的恐慌情绪。 比如,楼盘会采用“饥饿营销”的方式,通过捂盘惜售、开盘摇号、集中选房等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制造“一房难求”的恐慌。 以某楼盘开盘为例。当天该楼盘仅推出200套房,但排号人数高达600人,房源被一抢而空。然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登录当地交易管理网发现,该楼盘实际取证套数为666套。如果这些房源一次性全部公开,恐慌性抢房局面就会大大减弱。 另外,在推广宣传中,开发商会有意放大楼盘优势,并在推广和销售说辞中进行夸张。这些虚假信息会对购房者决策过程中造成一定程度误导。而在销售环节,开发商通过一系列排卡等行为,对犹豫的购房者进行逼定。而这些都不利于购房者做出理智决策。 张大伟认为,房地产整顿是必然之举。房地产发展这么多年,10万亿级别的市场此前的确有不少不规范的乱象。“房地产发展到新常态,调控政策已经基本都覆盖,但是为什么还是出现部分城市涨幅过快。这和房地产的不规范行为有很大关系。” 张大伟认为,房地产的不规范行为事实上放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比如,中介通过虚假房源误导市场,吸引刺激房主与客户,从而制造市场的恐慌情绪。开发商通过捂盘惜售制造恐慌等行为。 郭毅认为,多部门联合执法对于市场规范很有帮助。她认为,市场调控监管应当制定一个长效的政策,更日常化,这样更有利于市场的长期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