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最近一些年我们在推动城市化,但是各级政府事先有一些规划,比如大城市,包括我刚才讲的一线大城市,都是有城镇发展规划的,人口过去可能设想先开始是1千万人,以后是1500万,现在超过2千万了,总得感觉是人口来的太多了。人为什么要到这些地方来?实际上是有规律的。全世界,当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目前这样几个阶段,形成几个都市圈、都市带,这是大势所趋,城市的集聚效应超过我们的预期。 房地产税势在必行 “L型”增速=经济转型成功? 比如,电信市场,我们现在最大的中国移动,还有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应该说这几年发展也比较快,但是消费者还是感觉到资费比较高,一直呼吁要降低资费。但是大家又感觉到在目前这种市场格局下,能否降低资费?感觉到很困难。为什么呢?是你让它降资费,而不是它自己要降资费。 第二,和土地制度有关系。我们实行的是政府对城市里的建设用地独家控制的。一家在这控制着土地的供应,没有竞争。而且我们现在这么多年,形成了一个称之为“土地财政”的运行模式,相当多的地区,地方财政,卖地的收入构成了重要的部分。 Q:城镇化的发展推进了房价的上扬? 国搜房产讯 城镇化的发展会不会推进房价的上扬?为何去库存的压力主要在三四线城市?大家关注的房地产税能起到怎样的效果?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认为,征收房地产税在推进过程中要解决很多问题,但是还是要往前推,推了之后可能对现在过高的房价也会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刘世锦:比如,我们刚才说的房地产的泡沫是否会破灭?金融风险是否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国际上也有一些影响的因素。对这些问题,我们能否正确的处置,和应对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因素的冲击? Q:为何去库存的压力主要在三四线城市? 还有一个人们的预期也在发生变化。最重要的是两个指标发生了变化,一个是工业品出厂价格,就是PPI经历了54个月的负增长在今年9月份由负转正。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速度从2014年8月份以后经历了一年多的负增长,今年以来也是由负转正,最近一段时间各个行业盈利状况有所好转。这就反映了我们在供给侧方面也是接近底部了。 中国经济已经离底部很近了 Q:进入经济新常态后,中国现在的增长速度是否正常? Q:您认为供给侧改革有哪些任务?“主战场”在哪儿? Q:那么供给侧改革成功有哪些标志? 因为中国经济将来保持一个中速增长,这个中速增长是稳定的、有质量、有效益,没有水分,有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保持一个比较高水平的这样一个中速增长。这个中速增长确实需要供给侧改革取得一个实质性的进展。 Q:那么中国经济大概何时触底呢? 刘世锦:房地产税是势在必行。我们过去用另外一种方式体现房地产的收益,就是卖地收入。下一步这个潜力越来越小了。我们要转入到新的、可持续的政府的收入机制,这就是房地产税。 Q:近年来大家非常关注的房地产税很快就要铺开,您认为房地产税能起到怎样的效果? 供给侧改革主要的内容是去库存,最大的压力就是三四线的城市,比如有一些县城和地级市,过去他们对自己的发展前景预期很高,觉得这个地方将来会有几十万、几百万甚至更多的人口,按照那个规模搞建设,后来发现没有那么多人来,包括农民进城直接到大城市,没有到这些地方来。 三中全会把征收房地产税明确了,现在按照既定的程序逐步的推进,但是这个税收在推进过程中要解决很多问题,但是还是要往前推。推了之后,可能对现在过高的房价也会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来地方政府有了一个量相当大、可持续的这样一个收入的来源,来支持城市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发展。 现在IT产业一些民营企业发展的比较快,进入一两个民营企业适度竞争一下,资费一定会下来。中国有全世界最多的电信用户,理应成为全世界资费最低的地方。这个领域还是要放宽准入、鼓励竞争,这是什么改革呢?这就是供给侧的改革。 有的地方甚至三分之二,既是独家供地,独家垄断,同时让卖地的收入尽可能多。我们也注意到最近有些年有些地方供地的速度放缓,有些城市连续几年供地的计划都没有完成,所以一方面需求在上升,供给比较慢,这就造成了房价往上走。
核心提示:城镇化的发展会不会推进房价的上扬?为何去库存的压力主要在三四线城市?大家关注的房地产税能起到怎样的效果?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这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