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使深圳这样本不知名的沿海小渔村迅速成长为大都市;同样,本世纪初以来的煤炭价格飞涨,也使得鄂尔多斯、榆林、宁东等偏远、荒芜、贫穷、落后的地方迅速崛起,成为区域内的重要增长极。 “资产置换这个行业,说白了就是以物易物的最原始商品贸易,你有一套房子,我有几辆车,觉得合适就可以互相交换。”乔解释道。信用体系破产之后,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之下,凭借熟人关系,这些有形资产的置换成为一种新的而且可靠的交易手段。 随着煤价的下滑,企业利润越来越低。一些大型国有煤炭企业由于产供销一条龙,销路问题还不是很严重,而对于民营煤矿,尤其是在高位价格接手的煤企,由于融资成本高,受到冲击颇为严重,有的停产,有的半停产,甚至多生产一吨煤还要多赔钱。 然而,其兴也勃,其衰也速。“能源金三角”在经历了因煤而兴的上升期之后,便如过山车一般,迅速转入因煤而衰的下降通道之中:2010年以后,鄂尔多斯经济增速跌破20%,2013年跌至两位数以下——9.6%;同样,榆林也在2013年跌破两位数至8.8%! 对于这些依靠资源拉动、投资拉动的地区来说,危机的信号最直接地反映在经济增速和投资增速上。 然而,其兴也勃,其衰也速。“能源金三角”在经历了因煤而兴的上升期之后,便如过山车一般,迅速转入因煤而衰的下降通道之中:2010年以后,鄂尔多斯经济增速跌破20%,2013年跌至两位数以下——9.6%;同样,榆林也在2013年跌破两位数至8.8%!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能源金三角”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负责人谢克昌表示,该地区80%的煤炭和40%的电力外输,在我国能源格局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而且这一地区发展优势非常明显,过去12年间经济总量增长了21倍。
能源金三角“退潮时刻”:限产、煤化工与多元化转型 神木新村这样的大型房产项目,房价更是遭到腰斩。在房价大幅下滑的同时,高位买房者开始不断找政府或开发商退款或补偿差价。这一现象在今年的榆林愈演愈烈,被称为“房闹”。 自从煤炭物流生意做不下去之后,乔龙开始做起了资产置换,现在是内蒙古锦泰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对于宁夏来说,因为宁东尚未形成城市,因此不存在炒作房地产的问题,民间借贷也很少。段庆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能源金三角”地区实际上面临的都是一样的问题,宁夏算是情况比较好的,因为它的财富本身要比那两个地方要少,而且煤矿都是国有大企业控制,少有参与炒作房地产和煤矿的。 “随着煤炭价格的下滑,水落石出,一些矛盾就暴露出来了。”段庆林认为,能源金三角地区面临着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前几年是以资源换投资,通过配置煤炭、土地等资源来吸引企业来投资,下一步的增长动力在哪里,仍需探索。 2 煤价下行冲击波:部分煤企停产与局部房价腰斩 “原来我们是靠吃财政补贴的,一穷二白。在关中人看来,榆林是陕西最穷的地方。”榆林市决咨委委员、榆林市委党校副教授曹汉武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通过这十几年的黄金发展,榆林面貌改变了,成为陕西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极,也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以鄂尔多斯为例,2010年之后经济增速降到20%以下,2013年跌破两位数,2014年上半年增速7.8%,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速度2004年曾达到93.8%,2005年到2009年也基本保持在43.6%~53.7%之间(除去2008年为22.9%),但从2011年开始,跌到20%以下, 今年1~7月份,则降至10.7%。 (责任编辑:JD626) “因为宁夏很早就完成了对煤矿的整合,而别的地方是没有整合或整合比较晚的,民营煤矿较多。”宁夏自治区政协委员、宁夏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段庆林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道,宁东乃至宁夏本身的经济体量就不大,而且也没有炒作房地产和煤矿。 鄂尔多斯的高速增长,不仅使其迅速坐上内蒙古经济的头把交椅,也成为整个内蒙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极:此后,在有关区域经济的表述中,构建“呼包鄂”经济圈的呼声越来越高。以鄂尔多斯为代表的众多盟市的高速发展,使得内蒙古自治区在过去十年来保持了16%以上的经济增速,并曾在2003年至2009年连续蝉联中国经济增速冠军。 1 “黄金时代”远去:经济增速腰斩 榆林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房价,由原来的均价1万元以上降到现在的六七千元;而神木新村这样的大型房产项目,房价更是遭到腰斩。在房价大幅下滑的同时,高位买房者开始不断找政府或开发商退款或补偿差价。这一现象在今年的榆林愈演愈烈,被称为“房闹”。 “能源金三角”地区,在地质学上又被称为鄂尔多斯盆地,范围覆盖陕甘宁蒙晋部分区域,该地区能源资源富集,占全国的1/4。 根据中国工程院“能源金三角”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的统计数据,该地区煤炭资源量1.41万亿吨,占全国25.5%,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榆林和宁东;石油资源量129亿吨,占全国14.6%;天然气资源量15.2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29.2%。 两年前,能源价格初现下滑苗头,一些官员和学者甚至还颇为乐观;两年后,“能源金三角”正步入“衰退时刻”:不同程度的房价下跌、人口流失、融资困难等问题,开始困扰着这一地区,以往高速发展掩盖的问题也暴露无遗。 并且,这种将能源化工作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模式,或者说“一煤独大”的发展路径,使得这一地区在高速发展时掩盖的问题——经济结构单一、脆弱,在经济增速下行和能源经济下滑的情况下,暴露无遗,并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资金沉积在煤炭行业无法流转,使得一些地区社会资金链出现断裂,人人参与的民间借贷最终演化成为金融危机,信用丧失,债务无法化解,房地产价格猛跌,人口外流、资金外逃、企业融资困难…… 鄂尔多斯虽然没有出现房闹,也没有榆林房价下跌那么严重,但东胜区房价也从原来的六七千元下跌到四千多元,康巴什新区的房价则从1万元左右下跌到六七千元。 不过,这并不代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不重要——它既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更是宁夏自治区的“一号工程”,为此宁夏不惜举全区之力来打造。 宁东本来只是银川下辖灵武市的一个小镇,能源化工基地的开发建设使其地位不断攀升,管辖权也从宁东、灵武、银川三家共管改为自治区直管,宁东基地管委会主任更是由宁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亲自兼任! 在榆林(尤其是神木县)和鄂尔多斯,几乎全民参与的民间借贷更是放大了危机的冲击波。由于很多因煤致富的人缺乏更多的理财手段,于是资金纷纷流向民间借贷和房地产市场,煤炭环节资金链断裂引发连锁反应,房地产价格也应声下滑。 乔龙现在整天都在玩朋友圈——当然,这和别人盯着手机刷朋友圈是两回事。在鄂尔多斯民间借贷危机之后,很多像乔龙这样原来从事煤炭贸易或煤炭运输的中间商,都面临破产或已经破产。 “前几年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把能源价格拉上去了,实际上前几年GDP很大一部分有水分。”曹汉武表示,煤炭价格从60元一直涨到600多元,最高到800多元,使得经济总量和规模上去了,但质量并不高。 同样的暴富神话,也发生在与鄂尔多斯紧邻的陕西榆林——它拥有煤炭资源丰富而且品质优良的神府煤田。过去十年中,这座陕北城市经济总量从138.1亿元增加到2846.75亿元,增长了20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榆林的经济增速达到23%的最高点。 这并非偶然,而是中国过去发展道路带来的必然结果:如果没有21世纪初中国重化工业的狂飙突进式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也不会如此旺盛,这些地方也不会因此而迅速集聚起大量财富。 2010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在宁夏考察时指出:“宁东、鄂尔多斯、榆林现在看是个‘金三角’。这块地方整体规划、统筹考虑、有序推进,很可能成为我国十分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在国家全局当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于宁夏来说,危机的表现虽不如鄂尔多斯、榆林明显,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不小。2013年经济增速跌破两位数,虽然与其他地区相比波动不是很大,但今年上半年宁夏经济增速为7.4%,在西部地区排名落后。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从2008年以来,宁夏增速一直维持在27.1%~38.1%范围内,保持较高速度,而2014年1~7月份这一指标跌破20%。 企业家开始从煤炭行业转型到其他行业的背后,是一幅“能源金三角”地区的经济转型图景。这个以鄂尔多斯、宁东、榆林为主的煤炭资源富集区,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煤炭价格下滑的大背景下,“煤炭挂帅”的发展模式遭遇瓶颈,“资源诅咒”开始显现。 的确,以鄂尔多斯为例,过去十年间经济总量从2004年的380.4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3955.9亿元,年平均增速为21.35%。从2004年到2009年,鄂尔多斯经济增速保持在20%以上,2004年最高时甚至达到31%。 榆林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2013年经济增速从两位数跌到个位数的8.8%,2014年上半年增速为7.3%;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从2004年到2011年的30.0%~44.8%区间,降到2012年的28.5%,2013年又骤降到3.2%,今年1~7月份投资速度一直持续负增长:一季度-42.4%,其后回升到-22.5%。 与被贴上暴富标签的鄂尔多斯、榆林相比,宁东较为独特,虽然它也是以能源化工产业为主,但并未受到舆论过多关注。 在此形势之下,各地政府竭力探索“稳增长”和转型之道。 西安神木商会会长王文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现在榆林1吨煤生产成本100多元,加上税收150~160多元,而售价约170~180多元。 如果说过去十多年间,中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的话;那么“能源金三角”经历的就是一轮超高速发展:一度20%~30%多的经济增速,人们或形容为疯狂,或称之为奇迹。 过去十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撑下, “中国模式”、“北京共识”的说法一度在国内外广受追捧。而这种所谓的“模式”,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重化工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 这些高耗能产业的高速发展,大幅拉升煤炭、铁矿石等能源价格。煤炭、电力源源不断输送到东部,又催生了一大批新兴能源地区,鄂尔多斯、榆林为代表的“能源金三角地区”的崛起,则是其中的典型。 |
- 上一篇:地产商“不务正业”的一场跨界革命
- 下一篇:楼市"金九银十"或失色 走向需看信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