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33家金融后台中心“量冠全国”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6-06-24 16:34
风行者观察站 www.yese.us 风云必胜39集 www.dog7777.com www.659949.com www.duody.com www.yzxoo.com www.66706.net www.341226.com 曾根里美 wwww.26uuu.com 省钱屋 姫岛瑠璃香

武汉33家金融后台中心“量冠全国”

长江商报消息 区位优势助力武汉集聚金融资源,为发展大数据金融产业作积淀

内容提要

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聚集效应”正一步步显露。截至目前,武汉已有33家金融机构后台中心入驻而称冠全国。

如此多的金融机构争相入驻,除看中武汉地处中部、四通八达的区位优势外,也与少地质灾害的安全性,人才储备丰富,以及各级政府对金融后台基地的支持密切相关。

随着金融业前后台分离业态的普及,业务混业化、流程专业化、外包化、集中化等趋势,势必对中国金融后台市场的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而在空间规划上,即将扩容一倍的武汉光谷金融港,似乎已做好了准备。

□本报记者 尹永光

在武汉光谷以南,藏龙岛以北,有一片金融机构林立的园区——光谷金融港。

6月17日,长江商报记者来到光谷金融港,高端的园区配备、Financial Harbour(金融港)的招牌,让其有一种硅谷般的氛围,高耸的泰康人寿、国华人寿、长江证券大楼,让人感到一种华尔街般的即视感。

武汉东湖高新区金融办提供的数据显示,以光谷金融港为主要聚集区的武汉金融后台基地,截至目前共引入33家大中型金融机构的后台中心,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建设银行、银联商务等,区域内的金融后台机构数量已位居全国第一。

金融机构后台的入驻,除了武汉地处中部、四通八达的区位优势,武汉的安全性,以及武汉作为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最高的城市、全国第三大科教城市外,也与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的扶持密不可分。

“建设金融机构后台中心意义重大。除直接提供10万个以上工作岗位外,还带动30万人以上就业、创业。”武汉市政府金融工作局局长方洁告诉长江商报记者,金融机构后台聚集武汉,将有利于武汉大数据金融产业的发展。

“建立呼叫中心,首先选定光谷作为大区域”

6月17日早上9点,刘珺(化名)便坐在了她位于武汉光谷大道和金融港三路交口附近的捷信大厦的办公桌前。作为一家消费信贷商的后台工作人员,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对用户的贷款申请进行审核。

在这栋5层的办公楼中,有3000多名像刘珺这样的后台工作人员。捷信曾披露,后台工作人员每完成一个贷款审批平均耗时20分钟,该呼叫中心可以每天处理10万份贷款申请。

作为银监会首批发放牌照的4家消费金融公司之一,捷信于2010年底正式在中国开业。同时,捷信便谋划在中国建立呼叫中心,当时的备选城市除了武汉、长沙,还包括全国范围内多个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最终,综合考虑之后,捷信选择了武汉。

“我们首先选定了光谷作为大区域”,捷信6月18日回复长江商报记者称,后来金融港项目由武汉市政府招商引资,给予了购楼补贴、税收减免等大力支持,我们最终选定金融港为呼叫中心所在地。

2011年,捷信在武汉的“全国性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光谷金融港购买了占地面积近万平米的5层办公区,招聘近2000名员工,设立捷信中国客户服务中心。

消费信贷商的呼叫中心与其他类型金融机构的后台中心有很大不同。捷信大部分客户来自二三线城镇与外来工、小个体户等,他们多数为初次贷款者,对金融服务细节了解甚少,这部分客户更希望通过电话咨询。

聚集效应凸显,创造工作岗位10万个以上

其实,捷信武汉呼叫中心只是武汉金融后台基地的很小一部分。

2010年,招商银行想在武汉设立后台服务中心,当时正值光谷软件园开业,一拍即合,这里便成为武汉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的起点。随后,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光大银行先后入驻光谷软件园。

金融业并非光谷软件园作为产业地产的核心客户,光谷软件园渐渐无法容纳之后,金融机构便开始在不远处的光谷金融港聚集,包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长江证券、泰康人寿。近年,随着武汉光谷北的开发,佰仟金融等机构入驻位于花山的武汉软件新城。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金融办向长江商报记者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区域内的金融后台机构数量已位居全国第一,达到33家,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联商务、泰康人寿等众多金融机构。

33家金融机构后台聚集于东湖高新区,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促进就业。捷信呼叫中心能提供3000个工作岗位,部分大型金融机构的后台中心能提供的工作岗位为5000—6000个,数据显示,武汉金融后台建设能创造的工作岗位为10万个以上。

6月17日,光谷金融港对面一家小型超市店主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因为多家金融机构入驻,光谷金融港周边已从无到有形成了完善的社区。

除此之外,金融后台的大量聚集不仅提升了武汉市金融产业的实力,更为武汉未来的金融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交易数据的价值逐渐体现。掌握大量数据的金融机构后台,可以成为武汉发展大数据金融产业的积淀。”6月17日,武汉市政府金融工作局局长方洁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区位叠加劳动力优势,助武汉金融资源集聚

金融机构选择让后台中心落户武汉,首先考虑的就是武汉地处中部的区位因素。

捷信相关人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武汉具备独特的城市地位和区位优势,“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为武汉集聚金融资源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湖北位于中部地区,与其他经济区域距离均不远,地理优势明显,它一方面与上海金融市场相衔接并受其影响,另一方面又对广大内陆腹地有较强的集聚力和辐射力。

除此之外,就技术层面而言,地处中部的武汉在建设金融后台中心时也具备一定的优势。

容灾备份是金融后台的作用之一。备份站点在正常的情况下只备份数据,不承担业务;而一旦出现意外时,备份站点将及时地接替主站点的业务,从而维护业务运行的连续性。全国性金融机构将武汉作为后台基地,能够最大程度上与全国的“前台”实时互动。

除了区位因素,劳动力也是金融机构纳入参考的重要因素。公开数据显示,武汉市的高校人才数量全国第一,科教实力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位居全国第三。就武汉金融后台聚集的东湖高新区而言,作为中国仅次于中关村的第二大智力密集区,这里聚集了武汉80%的高等院校教育资源。

“劳动力成本是设置呼叫中心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综合考虑劳动力数量、工资结构、教育程度、语言技能和服务观念等。”捷信表示。

除了上述原因,安全性也是金融机构后台选址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方洁告诉长江商报记者,金融后台中心最开始在武汉自然聚集,最大的动因就是武汉地区的安全性,发生地震等严重危害数据安全的灾害的可能性较小。

当然,自然聚集之后的大规模入驻,则与地区主管部门的政策扶持相关。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