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16海南国际旅游贸易博览会(简称海博会)终于完美落幕,本次海博会累计订单总额约4亿人民币,并且还融入了首届海南国际艺术双年展。 4月1日,为期一周的2016海南国际旅游贸易博览会(简称海博会)在三亚美丽之冠完美落幕,海博会以“海纳百川 博览世界”的胸怀,接待了近15万名中外观众入场参观、洽谈、购物、欣赏艺术品和经典老爷车、观看免税购物嘉年华T台秀、与美丽之冠旅游卡之夜节目互动。 这个由海南省政府自己主办的首个国际性综合展会达到了预期效果,在社会各界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开放的海南、时尚的三亚、别具特色的海博会,成为大多数参展人士的第一印象。 本次海博会累计订单总额约4亿人民币 海博会的会议、展览和活动三大板块收获颇丰,以会带展创品牌展会。其中,会议部分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商业精英、企业领导2000多人。 为了落实各个论坛招商推介的成果,海博会期间举行合作项目集体签约仪式,共达成了71个项目合作意向,涉及旅游、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互联网、医疗健康、会展和物流等产业,协议投资额达132亿元。 海博会期间,国际免税品采购大会、国际艺术时光、时尚生活展、国际食品及酒店用品展、国际珠宝展、海岛房地产展及国际美食及商品展共累计订单总额约4亿人民币,交易额9700多万元,其中国际免税品采购大会的场面异常火爆,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近600名专业采购商进行洽谈和交流。 位于海棠湾的三亚国际免税城在海博会期间举行的免税购物嘉年华活动也热闹非凡,穿梭于美丽之冠和免税城之间的免费大巴加开了许多班次。许许多多的观众和游客享受到更大力度的折扣,买到了心仪的免税名品。 40位艺术家捐赠了共计81件作品用于艺术品慈善拍卖,共拍得2500多万元,部分拍卖所得将捐给海南省残疾人基金会,奉献了艺术家们的爱心。 海南省“十三五”规划 实施海洋强省战略 海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强调的实施海洋强省战略,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和经济结构、着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着力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着力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先行区等,体现出海南独特性与发展潜力的同时,这些战略与海博会的办展宗旨十分吻合。 “在海南的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中,将以旅游业为龙头发展海南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在交通、通信、旅游产品、酒店住宿等服务中不断升级。因此,会展业在海南十三五规划中,列在12大产业的前五名之中。未来五年,海南全省将通过举办海博会等综合性会议,会展业直接经济收入达到400亿元左右。海南整体会展业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海博会办展接近国际标准水平,成为海南特色的、国际化会展品牌。”海南省商务厅厅长吕勇告诉记者。 “海博会将加深海南‘全域旅游’的概念,每个不同领域的产品与服务会参与分享旅游成果,新的高端市场将有所作为,例如本次海博会加入的艺术内容就是个成功的尝试,未来的艺术品市场在海博会中将会重点培育,主题策展人等思想智库创造者,将得到发展的需求与空间。在国际思想的潮流中间,海南会寻找自己的空间,以超前的主题,定位属于海博会的发言权。”李柏青副市长说。 融入首届海南国际艺术双年展 本届海博会的亮点之一就是融入了首届海南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近百位艺术家展出他们的艺术精品,涵盖了水墨、油画、版画、雕塑、装置艺术、摄影等。“中国坐庄——全球化与多元化视野中的艺术史重构”的艺术学术论坛,吸引了包括《美国艺术》杂志主编理查德•凡在内的15位国际艺术学术界的专家亲临现场,让首届海博会一创立就有了与国内相关展会不同的高规格文化艺术气息。 海南国际艺术双年展总策划于立强调,本届海博会有一个重要的关键词是“学术高度”,体现在海南国际艺术双年展上就是“中国坐庄”。随着中国进入国际话语权不断提升的时代,当代艺术也从30年的西方当代艺术影响中分离出来,找到了属于中国的坐标。 海博会的成功举办并非偶然,在整个国际经济、文化的变革浪潮中,“中国话语权”的地位愈加稳健,海博会依托海南的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正在形成其独有的风格和品牌架构。 目前,海博会具备了政府顶层设计的引领,政策体制扶持和市场化运作模式的优化组合,海博会的能量正在逐快速放大和倍增。做好进口商品博览,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搭建海南省重要的旅游贸易交流平台,是海博会的重要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