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博会将加深海南‘全域旅游’的概念,每个不同领域的产品与服务会参与分享旅游成果,新的高端市场将有所作为,例如本次海博会加入的艺术内容就是个成功的尝试,未来的艺术品市场在海博会中将会重点培育,主题策展人等思想智库创造者,将得到发展的需求与空间。在国际思想的潮流中间,海南会寻找自己的空间,以超前的主题,定位属于海博会的发言权。”李柏青副市长说。 (海南国际旅游贸易博览会合作项目集体签约仪式)这个由海南省政府自己主办的首个国际性综合展会达到了预期效果,在社会各界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开放的海南、时尚的三亚、别具特色的海博会,成为大多数参展人士的第一印象。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分会会长曾亚飞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商业高峰论坛上说:“开发优质商业地产、加快商业设施建设、改善商业服务环境、发展多元商业业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业品牌,从而增强海南国际旅游岛队消费者和旅游者的吸引力,实现商业发展与旅游发展良性互动,融合互促的格局。” 海南国际艺术双年展总策划于立强调,本届海博会有一个重要的关键词是“学术高度”,体现在海南国际艺术双年展上就是“中国坐庄”。随着中国进入国际话语权不断提升的时代,当代艺术也从30年的西方当代艺术影响中分离出来,找到了属于中国的坐标。 三亚市副市长李柏青对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和经济日报记者说:“海博会期间,三亚市政府与亚太交流与合作基金会进行了会晤,双方商定未来的合作首先在‘思想’层面,三亚将举办‘思想节’,主题围绕中国乃至国际社会热点问题。此举将在中国的‘思想市场’起到前瞻性作用。”同时参加本届海博会的英中贸易协会,也达成了下届海博会带领50-200个国际品牌参展的签约项目。” “两江学者”张强教授认为:“首届海南国际艺术双年展”及“中国坐庄——全球化与多元化视野之中的艺术史重构”学术论坛的举办,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尤其是远道而来的国外专家学者们,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分析与高见,将使中国艺术有了新的参照系统。这些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而言,无疑是珍贵的财富。 40位艺术家捐赠了共计81件作品用于艺术品慈善拍卖,共拍得2500多万元,部分拍卖所得将捐给海南省残疾人基金会,奉献了艺术家们的爱心。 海南省商务厅副厅长王克强在接受香港大公报和香港商报记者采访时说:“海南的会展业特色是以会带展,2015年,在海南举办的100人以上会议有13000多个,人数达330万人次,积累了一些办会经验,对海博会形成很强的推动力”。 艺术论坛创“中国坐庄” 以会带展创品牌展会 思想市场创高端智库 数据说话创海南新高 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张琦对首届海博会规格高、效率快、特色强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海博会应该一年举办两届,每年要有节奏、有意识地让更多的国际会展商加入,于不同季节举办相关特色的展览,发挥好海南省全域旅游、热带农业、海洋经济、绿色生态等特色产业优势与政策优势,把海博会建成实至名归的具有国际性的中国会展品牌。”张琦书记说。 未来,海南省政府将对海口、三亚等重点发展城市加快国际航线的开通,推动国际旅游发展和国际会议的举办次数。 海博会期间,国际免税品采购大会、国际艺术时光、时尚生活展、国际食品及酒店用品展、国际珠宝展、海岛房地产展及国际美食及商品展共累计订单总额约4亿人民币,交易额9700多万元,其中国际免税品采购大会的场面异常火爆,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近600名专业采购商进行洽谈和交流。位于海棠湾的三亚国际免税城在海博会期间举行的免税购物嘉年华活动也热闹非凡,穿梭于美丽之冠和免税城之间的免费大巴加开了许多班次。许许多多的观众和游客享受到更大力度的折扣,买到了心仪的免税名品。 海博会,一个充满生机的会展品牌正以全新的面孔酝酿着更高目标“下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