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正因为法国人对创业、经商抱有热忱,才会孕育出欧莱雅、香奈儿、迪奥、路易•威登、爱马仕、皮尔•卡丹、标致、雷诺、雪铁龙、米其林、施耐德、家乐福等闻名全球的企业和品牌。“法国制造”已成为品质和时尚的代名词,是世人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4个字关乎法国企业家的理想。
香奈儿与夏帕瑞丽是两位同时代的法国时尚大师,她们经常光顾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雷茨”酒吧,却从来怒目而视,即便同时前往都会分门而进,孤傲的香奈儿经常调侃对手:“我走正门,她却只能够走侧门。”酒吧的争锋只是讥讽,商场上的厮杀更是毫不留情,互不服输。法国首富、LVMH集团缔造者伯纳德•阿尔诺更无优雅可言,在收购路易•威登、爱马仕、古驰、家乐福、巴黎春天百货等法国著名企业过程中,他的手段和策略冷酷野蛮,狡黠狠辣,一步步蚕食、控制这些历史性品牌,如猛虎吞绵羊,机锋尽现,霸气毕露。 法国企业家的理想主义很优雅,但现实主义更霸道。 实际上,霸道并非贬斥或指责。法国孕育的跨国公司数量远多于其他欧洲国家,家乐福、施耐德、标致、米其林、皮尔•卡丹、LVMH、欧莱雅等家喻户晓的公司纵横全球,就像当年拿破仑一样四处征战,摧城拔寨,这既有领土小、人口少、市场局限的倒逼因素,又得益于法国高度国有化制度和家族企业积淀的软实力,更源于“霸道”文化。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就是自然界的竞争法则:弱肉强食,优胜劣汰,非霸道无以生存,非霸道无以成长。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法国商业两百年:霸道与优雅(4)
外圣内王
扫描到手机 伯纳德•阿尔诺其实是法国商业教父的典型代表,在他们的思维中,合作通常为谋求控制权,因此合作伙伴往往是行业竞争者,对手股价波动、经营不善、家族内讧等事件都可能成为“被合作”的机会。尽管法国公司崇尚放权,可一旦职业经理人无法完成任务或适应变革,就会被强制性驱逐,毫无人情味可言,大多数人都认同这种文化,霸道风格深入人心。 亚历山大•古斯塔夫•埃菲尔是埃菲尔铁塔的设计者与建造者,他具有工匠的严谨细致精神和艺术家的完美主义追求。他先后绘制1700多张横图,张直型图纸,18038个零部件加工误差都不超过毫米,横梁安装误差保持在1/10毫米之内,塔墩从地面延伸到50多米高的第一平台水平误差不超过英寸。若论工业精神和品质追求,法国人可与德国人媲美。 尽管法国的国有经济比重很高,又缺少世界顶级企业家,但法国人的创业精神和商业氛围依然热烈。早在12年前,法国公布一项民意调查结果,6000万法国人中有1400多万人梦想拥有自己的企业,其中有600万人已有明确的商业计划,主要集中于商业、手工业和服务业。有趣的是,法国人心目中最具创业精神和经营头脑的偶像级企业家,大多数并非大企业老板,在全球范围很难被人知晓,身上却具有鲜明的法国特征。
我始终关注几家法国世界级企业的发展以及教父级企业家的成长,以期窥斑见豹,以小见大,呈现法国商业史轨迹与企业家精神。他们是法国商业史的主角,也是改变法国甚至全世界的重要力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法国的企业家精神,以中国智慧可总结为4个字:外圣内王。换句话说,就是外表优雅,内心霸道。溯本清源,霸道与优雅源自法国人对技艺、品质、创新的不懈追求,严谨务实,精益求精。 霸道是法国企业的共同特征和整体风格。法国著名政治评论家、退休改革委员会主席拉贝尔在著作《法国民主101话》中指出,法国人偏好意识形态的对抗,缺乏谈判和妥协的文化。在强硬和固执的个性中,法国人的浪漫、优雅也会转化为任性、偏执甚至霸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