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19日报道 美媒称,中国许多城市下滑的房地产市场催生了另一种繁荣:法律纠纷。 上海房地产监管机构3月份说,一些夫妇通过假离婚来规避一对夫妇只能买两套房的限制。 “我们认为,起诉可以加快所有相关部门的速度,”这名员工说。宁海县国土资源局负责法律事务的部门不愿就此案作出评论,只是说“在市场下跌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商可能会想尽办法来退回他们此前买下的土地。” 报道称,在供大于求的中小型城市,法律纠纷案件正在快速增加,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程新文在去年12月的一次演讲中如是说。(编译/王笛青) 这些诉讼问题也影响了深圳、上海等大城市的情况较好的市场,这些地方的房价都实现了反弹。对于无良的中介和开发商哄抬需求的抱怨越来越多。一些公司雇人到展示厅里制造房源稀缺的假象,以诱骗有意购房者迅速购买。 报道称,2015年初,深圳的房地产开发商佳兆业集团的债券宣告违约,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法律行动,从要求冻结公司资产到索要30亿元的未偿还贷款。 他们起诉要求国土资源局支付损失费、退还利息等费用共计17.8亿元。富达公司是在其律师找地方政府交涉多年未果后决定提起诉讼的,该公司一名员工说。 赵先龙说,动荡的地产价格影响到了许多合同条件,对那些想重新协商的人来说,“解决纠纷的主要途径就是诉讼。”中国最大的律师事务所之一中伦律师事务所在过去两年中将其纠纷调解团队的人数增加了一倍。 报道称,自从几十年前市场取代了计划经济后,商业纠纷在中国已经很常见,但诉讼案相对较少,因为政府鼓励调解解决。但房地产价格的急剧下滑使得诉讼在一些人看来更为必要。 报道称,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数据,2015年,从购买、契约到税务等各方面的房地产相关民事诉讼增长了36%。而在房地产市场开始下滑的2014年,涨幅是5.5%。诉讼案中的很大一部分——172372件——涉及开发商出售的新房。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5月17日报道,虽然受困的房地产市场表现出了一些逐渐走出两年低谷的迹象,但一些买房者开始起诉开发商,因为一些在购买时承诺的设施从未建成。而开发商则起诉地方政府,要求退还在价格飙升时用来买地的款项。
一些买房者开始起诉开发商,因为一些在购买时承诺的设施从未建成。而开发商则起诉地方政府,要求退还在价格飙升时用来买地的款项。(@参考消息) “法律诉讼案的增加反映了经济现状,”金杜律师事务所驻深圳的合伙人赵先龙(音)说。 报道称,房地产开发商宁波富达公司3月份起诉浙江宁海县国土资源局,要求就2011年该公司为市中心附近地块支付的12亿元人民币进行退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