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工作论文谈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目前处中度风险状态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6-11-29 11:45
无心法师第二季 可心卡盟 克里克拉克 空城魅影 空降库卡隆 恐惧废土鳄鱼洞 孔维沁 寇玉磊 库汉村庄有几名npc 库米沙的努力

中国网财经11月28日讯 日前央行发布工作论文《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度量——基于中国金融体系的研究》。论文结合我国转轨体制特点和当前系统性金融风险状况,提出了包含7个维度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数(CISFR)。

论文作者为陶玲和朱迎,分别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和新华人寿。工作论文指出,2015年之前,CISFR指标大部分时间处于低度风险和中度风险状态,2015年3月-2015年10月,CISFR指标则一直维持在0.6的高风险指数上方。2015年10月之后,指标向中度风险转移的概率接近1,这表明,金融风险在2016年初以来有可能处于中度风险状态。

论文选取了金融机构风险、股票市场风险、债券市场风险、货币市场风险、外汇市场风险、房地产市场风险及政府部门风险7个维度作为基础指标池。确定基础指标池后,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进行初步筛选,然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筛选出显著性较高的指标,通过统计综合评价技术构造出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数(CISFR)。

论文还用相关系数法进一步分析最后合成的CISFR指标与7个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可以得到CISFR指标与7个维度的相关系数。

央行工作论文谈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目前处中度风险状态

图1

由相关性可以看出,在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这段时间内,与CISFR走势最为接近的依次为:房地产市场、金融机构、股票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和政府部门。

论文指出,使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还可以在任意一段时间内找出影响CISFR指标的因素来自于哪个维度,从而针对这个维度做出合适的风险预防措施。例如: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CISFR指标由0.4026增长至0.6571,各维度与CISFR的相关系数如下。

央行工作论文谈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目前处中度风险状态

图2

从图2显示的外汇市场维度和股票市场维度走势看,在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期间,两个市场都经历了风险快速上升,外汇市场主要受到美国加息周期预期导致的外汇持续流出影响,而股票市场由于杠杆资金大量进入和市场乐观预期等因素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并积累了泡沫,同时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继续攀升,这些都导致了CISFR指数上升。2015年6、7、8月,股市出现大幅波动,汇市和股市出现联动,之后各种维稳措施政策稳定了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经济基本面在供给侧改革推进下也从开始出现企稳迹象,CISFR指数在下半年有所回落。

央行工作论文谈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目前处中度风险状态

  CISFR指数走势

从中国经济运行的实证角度可以对以上CISFR指标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解释,图中指标可大致显示出中国近年来金融风险的变化阶段:

1、2007年1月-2007年10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繁荣阶段,股票市场、金融机构风险快速上升,其他维度指标相对平稳或较低,因此CISFR指标数值总体处于中高水平。

2、2007年10月-2008年11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衰退阶段,股票市场大幅下跌风险快速释放,但宏观经济受到冲击,进出口额下降幅度显著,债券市场、房地产市场、政府部门的风险指标都在攀升,导致CISFR指标上升。

3、2008年11月-2010年2月,在2008年10月四万亿刺激政策出台后,中国金融体系走出了高风险区域,经济情况暂时好转,CISFR指数明显回落;

4、2010年2月-2012年5月,金融风险再度加剧,表现为贷款增速过快,债务额度不断扩大;产能过剩严重,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GDP增速不断下降,CISFR指数再次攀升。

5、2012年5月-2013年12月,股市较为平稳,货币市场流动性充足,利率进入下行通道,外汇储备增速重新进入上升通道,宏观经济有所好转,CISFR指数下降。

6、2013年12月-至今,股市出现较大起伏,外汇储备不断流出,产能过剩问题继续暴露,致使CISFR指数不断升高,目前逐渐回落但仍处在一个相对高位。鉴于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GDP增速仍然可能放缓,各种因素导致综合指数可能会长期处于高位波动。但是如果观测指标长期处于当前值不大范围内波动的话,综合指数仍然会下降。

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的内在原因:

论文认为,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的内在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的脆弱性。由于社会融资结构失衡,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比重过大,以及“影子银行体系”为代表的部分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提升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二是金融创新和综合经营的快速发展,在分业监管体制下产生了监管套利、监管真空等问题,比较突出的是以各类资产管理业务为代表的跨行业、跨市场金融产品,以及部分具有系统重要性特征的金融控股公司的快速发展,导致风险在不同金融行业和金融机构之间转移和扩散。

三是银行信贷之外的融资活动,规避了资本充足率、存贷比等金融监管要求,弱化了宏观调控的效果,强化了金融体系的复杂性、关联性和传染性。

四是金融体系的道德风险,中央银行承担了本该由财政、金融机构或投资者承担的风险成本,金融机构存在过度从事高风险业务的冲动,社会公众风险意识薄弱,地方政府对金融业仍然进行行政干预。

系统性金融风险还体现在具有转轨经济特征的风险领域

我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还主要体现在具有转轨经济特征的风险领域。一是产能过剩和企业负债率过高,导致银行业不良贷款增加、货币增速与经济增长偏离、资金配置扭曲等问题,给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隐患。

二是政府债务风险向金融体系转移的风险。转轨时期财政风险向金融体系传导的风险依然存在,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快速增长,以及社会保障缺口造成的政府隐性债务问题,有可能波及银行等金融机构。

三是一些政策的伴生风险,包括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流动性状况和风险特征将发生变化,汇率制度改革、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将使国际国内风险联动加强,金融市场持续不断的产品、功能、交易模式创新可能带来新的风险点等。

本篇编辑:adminer